昏睡:精神壓力大、睡眠障礙所致,及時就醫

分類: 睡眠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4.10
本文介紹了睡眠癱瘓症、嗜睡、疲倦等症狀的原因及相關科室。睡眠癱瘓症多與精神壓力大有關,可嘗試心理諮詢、鬆弛訓練等緩解;而長期嗜睡可能是睡眠障礙、慢性腎衰竭等原因導致的,需針對不同病因選擇相應科室進行診治。面對健康問題,及時就醫是關鍵。

睡眠癱瘓症解決

睡眠癱瘓症可以嘗試心理諮詢、鬆弛訓練、認知行為療法、針灸治療等方法來緩解症狀。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應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心理諮詢

透過專業心理醫生與患者面對面交流,探討其經歷、情緒及壓力源,通常持續數週至數月。此方法有助於個體識別並應對導致睡眠癱瘓的心理因素,減少相關焦慮和壓力,從而改善症狀。

鬆弛訓練

鬆弛訓練涉及一系列放鬆技巧,如深呼吸、漸進性肌肉鬆弛法,在指導下定期練習。此措施可增強身體對緊張狀態的認知控制,降低因緊張引起的睡眠障礙風險。

認知行為療法

認知行為療法由專業心理醫生引導患者識別錯誤觀念,並提供解決問題策略。CBT旨在改變個體對睡眠癱瘓的看法和反應方式,減少對其造成的困擾程度。

針灸治療

針灸治療是中醫傳統技術之一,需要由經驗豐富的醫師操作,在特定穴位上施行刺針。中醫認為睡眠癱瘓與氣血執行不暢有關,針灸能調節體內陰陽平衡,緩解相關症狀。

此外,建議保持規律作息,盡量避免睡前攝入咖啡因類食品或飲料,如巧克力、濃茶等,以促進睡眠品質的提升。

整天想睡覺的原因

整天想睡覺可能源於睡眠障礙、慢性疲勞症候群、甲狀腺功能減退、憂鬱症或貧血等疾病。這些病因可能導致睡眠品質差或身體機能下降,從而引起嗜睡症狀。如果持續存在且無法透過簡單休息改善,建議尋求醫生幫助以確定確切原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可能導致睡眠品質差或睡眠時間不足,導致白天感到疲倦和昏昏欲睡。改善睡眠環境、規律作息時間和睡前放鬆技巧等非藥物治療方法有助於緩解症狀。必要時,醫生可能會開具催眠藥以改善睡眠品質。

慢性疲勞症候群

慢性疲勞症候群是一種長期存在極度疲勞但休息後無法恢復的疾病,此時身體處於持續應激狀態,進而影響到神經傳導物質分泌異常,導致患者出現嗜睡的情況。針對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治療通常包括認知行為療法以及藥物治療如抗抑鬱劑文拉法辛(Venlafaxine)、舍曲林(Sertraline)等。

甲狀腺功能減退

甲狀腺功能減退症是由自身免疫、手術、碘-131治療或者放療引起甲狀腺受損而不能產生足夠的甲狀腺素,導致新陳代謝率降低,從而引起嗜睡的症狀。補充外源性甲狀腺素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常用藥物有左旋甲狀腺素鈉(Levothyroxine)片、甲狀腺片等。

憂鬱症

憂鬱症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5-羥色胺、正腎上腺素等神經傳導物質水平下降,大腦皮層興奮性降低,因此會出現嗜睡的現象。抗憂鬱藥物是治療憂鬱症的主要方法,例如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中的氟西汀(Fluoxetine)、帕羅西汀(Paroxetine)等;正腎上腺素和特異性5-羥色胺能抗憂鬱藥中的可洛米普明(Clomipramine)等。

貧血

貧血是指血液中紅血球數量減少或血紅素含量低於正常值,導致血液攜氧能力下降,身體各組織器官供氧不足,容易感到疲勞和嗜睡。缺鐵性貧血可透過口服補鐵製劑進行治療,如鐵劑、延胡索酸亞鐵(Ferrous fumarate)片等;巨幼細胞性貧血則需要補充葉酸和維他命B12。

建議定期進行體檢,特別是血常規、甲狀腺功能測定和血糖水平檢測,以評估是否存在潛在的健康問題。適當的運動可以提高身體代謝水平,改善睡眠品質和精神狀態,建議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的輕度至中度強度的鍛鍊,如散步、瑜伽或溫和的力量訓練。

疲倦嗜睡的原因

疲倦嗜睡可能源於睡眠呼吸暫停、慢性腎衰竭、甲狀腺功能減退、貧血或糖尿病等病理情況。這些疾病可能導致睡眠品質下降或身體代謝異常,從而引起持續的疲勞感。如果症狀持續存在,建議儘快就醫以確定具體原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睡眠呼吸暫停

睡眠呼吸暫停時,由於上氣道阻塞導致夜間反覆出現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引起睡眠中斷和覺醒次數增多,進而影響睡眠品質。這種情況下患者容易感到疲勞。輕度的睡眠呼吸暫停可透過減肥、調整體位等生活方式改變來緩解,重度則可能需要使用持續氣道正壓裝置進行治療。

慢性腎衰竭

慢性腎衰竭會導致腎臟清除廢物和多餘水分的能力下降,從而引起水腫和液體瀦留。這些因素都會增加心臟負荷並降低血液中的氧氣含量,使人感到疲乏。管理慢性腎衰竭的關鍵是限制蛋白質攝入量以及控制血壓。對於存在水腫的患者,利尿劑如呋塞米(Furosemide)可用於減少體內液體積聚。

甲狀腺功能減退

甲狀腺功能減退時,甲狀腺素合成不足,身體代謝率降低,能量消耗減少,因此會出現乏力、想睡覺的症狀。補充外源性甲狀腺素是治療甲減的主要手段,常用的藥物有左旋甲狀腺素鈉(Levothyroxine)片、甲狀腺片等。

貧血

貧血是指血液中紅血球數量減少或者紅血球攜氧能力降低,導致身體組織供氧不足,從而引起疲乏、無力等症狀。缺鐵性貧血可以透過口服補鐵製劑如鐵劑、葡萄糖酸亞鐵(Gluconic Acid Iron)等改善;巨幼細胞性貧血可遵醫囑服用葉酸、維他命B12片等。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長期過高,可能導致神經病變變和血液循環障礙,進而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功能,使患者感到睏倦。糖尿病患者需透過飲食控制和運動療法來維持血糖穩定,同時定期監測血糖水平。必要時醫生可能會開具降糖藥如岱蜜克龍(Gliclazide)、二甲雙胍(Metformin)片等。

建議保持規律作息,每天至少保證7-8小時的高質量睡眠。若症狀持續不改善,建議進行多導睡眠圖、血常規、空腹血糖檢測以評估是否存在其他潛在健康問題。

嗜睡看哪一科?

嗜睡可以看神經內科、內分泌科、心血管科、睡眠醫學科或呼吸內科。如果症狀持續不改善,建議儘快就醫以確定原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神經內科

神經內科主要關注神經系統相關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嗜睡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神經衰弱、腦血管病等,這些都屬於神經內科的診治範疇。在神經內科可以進行頭顱CT或MRI以評估大腦結構是否異常。

內分泌科

內分泌科專門研究和管理各種賀爾蒙分泌失調所導致的各種病症。如果嗜睡症狀與體內荷爾蒙變化有關,則應前往內分泌科就醫。內分泌科常用的檢測專案包括血糖測試、甲狀腺功能測定以及皮質醇節律檢查等。

心血管科

心血管科專注於心臟及血液循環系統的診斷和治療。某些心血管疾病可能導致循環不暢,進而引發嗜睡現象。因此,針對這類情況,患者需要到心血管科進行進一步的評估。常規的心電圖、超音波心動圖和血液生化分析是常見的輔助檢查手段。

睡眠醫學科

睡眠醫學科專門從事睡眠障礙及相關疾病的臨床診療工作。若患者的嗜睡是由睡眠障礙引起的,則應該選擇睡眠醫學科作為首診科室。睡眠監測是一種常用的技術手段,在睡眠醫學科中進行,能夠記錄患者的睡眠狀態並提供詳細的報告。

呼吸內科

呼吸內科涉及肺部、支氣管及其他呼吸道疾病的診斷和處理。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其他呼吸系統疾病可能會引起睡眠時呼吸暫停,從而導致日間疲勞和嗜睡。此時,患者可考慮尋求呼吸內科的幫助。胸部X光片、高分辨率計算機斷層掃描或通氣功能測試有助於評估肺部狀況。

建議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規律作息,確保充足的睡眠時間。同時注意飲食健康,避免暴飲暴食或長時間空腹,以免影響白天的精神狀態。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