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出現鼻腔結痂的情況,可能是由於慢性腎衰竭、糖尿病、乾燥症候群等疾病因素引起。另外也有可能是環境因素導致的,建議及時明確原因後進行處理。
慢性腎衰竭
如果存在慢性腎衰竭,則會導致腎臟功能下降,進而使身體代謝廢物和毒素無法排出體外而堆積在體內,從而會引起尿毒症的發生。此時則會表現為少尿或無尿的症狀,並且還會伴有身體乏力、精神萎靡等情況發生。若不注意保持鼻腔衛生清潔時,則可能會因分泌物增多而導致區域性出現結痂症狀。此時需要遵醫囑應用呋塞米(Furosemide)、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等藥物治療。
糖尿病
若患有糖尿病,則會使血糖升高並大量地吸收周圍組織器官中的水分,繼而造成血容量減少以及滲透性利尿,最終形成尿毒症。並且隨著病情發展還可能誘發高滲性昏迷,甚至會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等症狀。當水分丟失過多時,則可引起鼻黏膜乾燥而容易出現出血症狀,待血液乾涸後就會形成結痂現象。因此建議患者積極配合醫生服用格列苯脲(Glibenclamide)片、二甲雙胍(Metformin)等降糖類藥物進行治療。
乾燥症候群
該病屬於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患病期間身體會產生抗原抗體反應,從而使腺體細胞受損而引起唾液腺萎縮的現象。同時也會使淚腺受到傷害而引發眼睛乾澀、眼部分泌物異常增多等症狀發生。如果不注意鼻腔護理措施,則可能導致鼻腔黏膜破裂而引起上述情況。一般可以遵醫囑使用復方環磷醯胺片、硫唑嘌呤(Azathioprine)等免疫抑制劑類藥物治療。
此外,還有其他的可能性疾病,比如過敏性鼻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均有可能會造成鼻子部位出現少量出血症狀,在流出血液之後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就會有以上表現。此時應積極去除誘因,如遠離致敏物質,或者口服氯雷他定(Loratadine)等藥物緩解。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