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首高血壓:治療與管理

分類: 健康百科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4.13
本文介紹了高血壓的治療及管理相關的內容。輕度至中度的原發性高血壓可透過積極治療得到有效控制,並改善預後。當出現頭脹伴高血壓的情況時,可採取相應措施緩解不適症狀。若症狀持續未緩解,應儘快就醫以便獲得專業的評估和治療。

高血壓會好嗎?

輕度至中度的原發性高血壓在積極治療下可以得到控制並改善預後。

高血壓的發生與遺傳因素、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有關。這些因素導致體內交感神經系統活性增強或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啟用,從而引起血壓上升。一般來說,輕度至中度的原發性高血壓在積極治療下可以得到控制並改善預後。

重度原發性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以及部分難治性高血壓可能難以完全治療,需要長期藥物治療。

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定期監測血壓、均衡飲食、適量運動是至關重要的。

高血壓看哪一科?

高血壓可以看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內分泌科、腎臟病科或老年醫學科。如果患者症狀複雜或病情不明確,建議首先到心血管內科進行診治。

心血管內科

心血管內科主要診治心臟及血管相關疾病。高血壓屬於心血管系統疾病,因此可以到心血管內科進行治療。在心血管內科可進行血壓測量、心電圖等常規檢查,以評估病情嚴重程度。

神經內科

神經內科專門處理神經系統相關的問題,包括但不限於中風、帕金森氏症等。某些型別的高血壓可能引起頭痛、眩暈等症狀,此時患者需要前往神經內科接受專業評估。在神經內科,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頭顱磁共振成像或CT掃描來排除其他潛在原因。

內分泌科

內分泌科專注於賀爾蒙分泌異常導致的一系列代謝症候群。原發性高血壓有時由內分泌失調引發,針對此類情況應至相應科室就醫。在內分泌科,可透過血液生化檢測、超音波檢查等方式進一步明確診斷。

腎臟病科

腎臟病科專門管理腎臟功能障礙及相關疾病。腎性高血壓是由於腎臟疾病引起的血壓升高,對於這類高血壓患者而言,腎臟病科是最合適的就診科室之一。在腎臟病科,通常會安排尿液分析、腎功能測試等實驗室檢查以及超音波檢查。

老年醫學科

老年醫學科關注老年人常見健康問題及其綜合管理。如果患者的年齡較大且存在多種慢性病,如高血壓,則需至老年醫學科諮詢。老年醫學科將為患者提供全面的身體評估,包括血壓監測和其他基礎生命體徵檢查。

高血壓患者日常應注意定期監測血壓,保持規律的生活習慣,避免高鹽飲食。若症狀持續未緩解或者加重,應及時就醫並調整治療方案。

血壓高該怎麼辦?

血壓高可以透過生活方式干預、降壓藥、飲食療法、運動療法、壓力管理等方法來控制。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生活方式干預

生活方式干預包括減少鈉鹽攝入、戒菸限酒、控制體重和增加鉀攝入量等措施。低鈉高鉀飲食有助於降低血壓;戒菸可改善血管功能,減輕心臟負荷;適量飲酒可能對血壓產生短暫影響,但長期大量飲酒會導致血壓升高。

降壓藥

常用的降壓藥物有硝苯地平(Nifedipine)、舒壓寧(Metoprolol)等,需要遵醫囑使用。這些藥物透過擴張周邊動脈血管、減慢心率等方式降低血壓,從而緩解高血壓的症狀。

飲食療法

飲食療法主要是指採用低脂、低鹽、高纖維素的食物來輔助降低血壓。因為脂肪過多會加重血脂代謝紊亂,進而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而形成血栓;鈉離子具有一定的保水作用,因此攝入過多的鈉會使體內的水分瀦留,導致水腫的發生;而高纖維食物則能夠促進胃腸道蠕動,幫助體內廢物排出。

運動療法

運動療法涉及規律性的體力活動,如每週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75分鐘以上的高強度間歇訓練。研究顯示,持續的身體活動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降低血壓水平,並預防心血管事件發生。

壓力管理

壓力管理包括認知重構、放鬆技巧練習以及心理諮詢等方法。有效應對生活壓力可以減輕交感神經系統過度啟用帶來的負面影響,間接幫助控制血壓穩定。

除了上述措施外,患者還要定期監測血壓,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異常情況。建議患者每半年至一年進行全面體檢,包括血壓、血糖、膽固醇等指標檢測。

頭漲高血壓

頭漲伴隨高血壓可以考慮生活方式干預、降壓藥治療、針灸、心理行為療法等方法進行治療。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生活方式干預

生活方式干預包括減少鈉鹽攝入、戒菸限酒、控制體重、規律運動及均衡飲食。因為高鈉飲食可導致水鈉瀦留,引起細胞外容量增加,從而升高血壓;而高血壓患者吸菸會導致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啟用,促進血壓進一步上升;此外,肥胖者腹圍較大,腹腔內臟脂肪增多,這些都可能使交感神經活性增強,進而收縮周邊小動脈,導致血壓升高。因此,透過上述方式改善生活習慣有助於降低血壓。

降壓藥

降壓藥物如利尿劑、β感受器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等可透過口服或注射給藥,作用機制各異但總體上都能有效降低血壓。這些藥物能夠針對不同的病理生理機制發揮作用,例如利尿劑透過減少體內液體量來降低心臟負荷和血壓;β感受器阻滯劑則能減緩心率並減弱心臟收縮力;鈣通道阻滯劑則擴張外周血管降低阻力。選擇合適的藥物取決於個體差異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合併症。

針灸

針灸是將特製的針具按照一定穴位刺入人體皮下組織,在特定深度停留一段時間後取出的一種中醫傳統治療方法。研究顯示,針灸能夠調節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狀態,緩解因自律神經失調引起的頭痛、眩暈等症狀;同時也能影響內分泌系統活動,對血壓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因此,對於存在高血壓且伴有頭痛、頭暈等不適症狀的患者而言,接受適當頻率和療程的針灸治療可能會帶來顯著效果。

心理行為療法

心理行為療法通常由專業心理醫生引導患者採用認知重構、放鬆訓練等技巧改善情緒狀態。有研究表明,長期的心理應激可能導致中樞神經系統過度興奮,進而誘發或加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病情。透過一系列放鬆身心的方法可以幫助減輕壓力反應,從而間接地輔助控制血壓水平。

建議定期監測血壓,以便及時發現血壓波動情況。除上述推薦的治療措施外,還可考慮使用抗高血壓藥物進行治療,如硝苯地平(Nifedipine)、舒壓寧(Metoprolol)等。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