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處於尿毒症狀(uremic syndrome)的患者而言,並不存在哪種藥物好的說法。臨床上常用的有降壓、利尿以及改善酸中毒等藥物進行治療,此外還有抑制胃酸分泌和保護胃黏膜的藥物、抗感染藥物等。
常用藥物
降壓
由於腎臟具有一定的排鈉功能,在進入尿毒症後患者的腎功能受損嚴重,此時可出現水納瀦留的情況,因此在服用降壓藥物時要儘量選擇對腎臟影響較小的藥物,如硝苯地平(Nifedipine)等鈣離子拮抗劑類藥物。
利尿
當進入到尿毒症狀(uremic syndrome)後,部分患者還會伴有明顯的水腫情況發生,因此需要及時給予利尿藥物來改善症狀,比如呋塞米(Furosemide)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此類藥物不宜長期使用,以免引起水電解質紊亂等情況的發生。
糾酸
若經檢查發現存在輕度代謝性酸中毒,則需遵醫囑應用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等鹼性藥物予以緩解。
其他
還可配合醫生應用促紅血球生成素等促進造血,或透過口服鐵劑補充體內的鐵元素,預防缺鐵性貧血的發生;必要時也可聯合免疫抑制劑類藥物,如環孢素(Cyclosporine)等控制病情進展。
其他藥物
1.抑制胃酸分泌和保護胃黏膜的藥物:由於尿毒症患者常合併消化道出血的風險增加,故應避免應用非甾體消炎藥及阿斯匹靈(Aspirin)等藥物,以減少消化道傷害風險。而針對已經發生的消化道潰瘍,可選用奧美拉唑(Omeprazole)等抑酸藥物,以及斯克拉非(Sucralfate)等黏膜保護劑等藥物進行治療。
抗感染藥物
尿毒症患者常因營養不良、免疫缺陷以及應用廣譜抗菌藥物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肺部、皮膚黏膜等部位易併發各種細菌感染,故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個人衛生並適當加強營養物質的攝入,同時還要注意保持居住環境的清潔衛生,外出時佩戴口罩,積極預防呼吸道感染的發生。一旦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應及時就診明確是否存在感染,並根據病原菌型別合理應用抗生素類藥物,如希復欣敏(Cefixime)分散片等頭孢類抗生素,或鉀鹽青黴素V(Penicillin V potassium)等β內醯胺類抗生素等。
除此之外,還可能需要吃一些調節免疫藥物等,建議患者在專業醫師指導下用藥,不可自行盲目加減藥量或者停藥,以免加重不適症狀。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