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患者存在腎臟疾病病史,出現血尿、蛋白尿、水腫等臨床表現,並且伴有血壓升高或者降低的情況,同時進行24小時尿液定量檢測發現尿素氮和血肌酐明顯增高,此時可以初步判斷為腎功能不全。若進一步透過靜脈抽血檢查顯示患者的內生肌酐清除率<10ml/min,則提示可能已經進入到尿毒症狀(uremic syndrome),需及時完善相關輔助檢查明確診斷。
臨床上常用的檢查方式包括血液檢查、影像學檢查以及病理學檢查:一、血液檢查
血常規及貧血指標
在進入尿毒症狀(uremic syndrome)後,由於毒素蓄積可導致營養不良的發生,表現為白血球數量下降、紅血球減少等情況,還可伴隨不同程度的貧血症狀。
凝血功能與血氣分析
由於長期低蛋白血症的存在,可影響身體凝血功能,嚴重者還會引發出血傾向。而當病情處於急性發作期間時,還可能會有酸鹼平衡失調或電解質紊亂情況發生。
肝腎功能測定
對於肝功能損害較為嚴重的患者而言,還應定期監測膽紅素水平變化,防止因膽汁淤堵誘發黃疸類病變。另外還要注意觀察是否有代謝性酸中毒、離子紊亂等問題。
4.免疫球蛋白及同位素顯像:該檢查有助於瞭解是否存在自身抗體,以便於後續採取措施予以處理。
其他專案
如腫瘤標志物檢測、感染指標等,均屬於必要檢查範圍。
影像學檢查
超音波心動圖
主要針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幫助評估其心臟射血分數及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大小。
X光胸片
目的是為了鑑別患者是否合併肺部感染或其他併發症。
病理學檢查
一般建議選擇經皮穿刺活檢術,即從背部皮膚插入細針頭取出組織樣本,從而明確具體病因並給予針對性治療。
此外,在確診病情後應及時接受規範治療,以延緩病情進展。其中透析療法作為終末期腎病患者的首選方法,可有效維持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同時還可促進毒素排出。但對於預期生存時間較短者,也可考慮採取腎臟移植手術。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