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為什麼走路腳疼

分類: 泌尿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1.07
尿毒症患者出現走路腳疼的症狀時,可能是由於貧血、低鈣血症等原發病導致,也有可能是由於神經傷害、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原因所引起。建議及時就診於腎內科,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尿毒症患者出現走路腳疼的症狀時,可能是由於貧血、低鈣血症等原發病導致,也有可能是由於神經傷害、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原因所引起。建議及時就診於腎內科,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原發病因素

貧血

由於長期慢性腎臟病發展為尿毒症狀(uremic syndrome),可導致促紅血球生成素減少以及鐵代謝異常,從而引發貧血的情況發生。當身體處於缺氧狀態時,會導致雙側腓腸肌酸脹性疼痛,並且伴有疲乏無力等症狀。此時需要積極給予鐵劑和補血藥物改善貧血,如琥珀酸亞鐵(Ferrous Succinate)、葉綠昔韋膠囊等。

低鈣血症

由於大量蛋白尿丟失及分解代謝亢進,加之磷代謝紊亂、腸道吸收不良等因素,容易誘發低鈣血症的發生。而低鈣血症會引起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因此會出現四肢麻木、針刺感或者手腳抽搐等情況。嚴重者還會累及到中樞神經系統,表現為昏睡、譫妄甚至昏迷等症狀。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口服碳酸鈣片+維生素D3或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鋅溶液來補充鈣質。

神經傷害

由於尿毒症患者的血液中存在大量的毒性物質堆積,會對周圍神經產生損害,所以會伴隨肢體發麻、疼痛、刺痛等症狀。一般可以透過遵醫囑使用甲鈷胺(Mecobalamin)、維他命B12片等營養神經類藥物來進行調理。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由於尿毒症患者活動量較少,長時間臥床可能會造成血液循環不暢,進而增加血栓形成的機率。一旦形成血栓之後,就會對區域性血管造成壓迫,繼而引起患處腫脹、疼痛、皮溫升高等症狀。對此應遵醫囑服用抗凝藥物,比如拜瑞妥(Rivaroxaban)、可化凝錠(Warfarin sodium)等。

其他原因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護理不當,比如經常受涼或者是受到外傷,則很有可能會造成軟組織挫傷,也會有上述表現。通常可以在受傷後24小時內冷敷,以促進微血管收縮,減輕滲出;而在48小時後熱敷,有助於淤血吸收。若傷害較重則需就醫處理。

此外,還可能與糖尿病足有關。對於尿毒症合併走路腳疼的患者,平時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以免加重不適症狀。同時注意保暖,適當加強營養,幫助病情恢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