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上引起血液裡有水的原因較多,如大量飲水、吃高含水量的食物等生理性原因,以及肝硬化、心臟衰竭、腎病症候群、肝腹水、腦水腫等情況。因此,僅根據血液中有水這一症狀,並不能判斷是否為尿毒症。
可能是尿毒症的情況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
由於各種因素導致身體分泌的醛固酮過多,而醛固酮具有保鈉排鉀的作用,長期如此可造成體內出現低血鉀的症狀,表現為血液中水分增加,同時伴有肌無力、四肢軟癱等症狀。
慢性縮窄性心包炎
由於心包發炎或心內膜受損,導致心室和血管被增厚沾黏的纖維組織包圍,從而影響心臟的收縮與舒張功能,使靜脈回心血量減少,有效循環血量降低,進而引發體液瀦留。
系統性紅斑狼瘡
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當累及到腎臟時,會導致患者出現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甚至會出現全身性的液體滲出,包括血液裡也有水的現象。
其他情況
如果存在惡性高血壓、急性左心衰、肝癌晚期、卵巢癌等情況,也可能因為病情發展嚴重,而導致血液裡有水。
可能不是尿毒症的情況
大量飲水
若短時間內大量喝水,或者進食大量的西瓜、梨子等食物,也可能會導致血液裡的確有水,但並不是尿毒症所致。
肝硬化
是各種致病因素作用於肝臟後導致的瀰漫性結締組織病變,因肝功能減退,門脈高壓,所以容易形成腹水,即血液中的水。
心臟衰竭
是指心臟結構和功能發生異常,致使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受損,不足以維持基本代謝需要的一種狀態,此時會有血液淤積在右心房、右心室等部位,就會出現血液裡有水的情況。
腎病症候群
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腎小球疾病,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腫、高膽固醇血症為其主要特點,因蛋白質從尿液排出,且身體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態,所以也會導致血液裡有水。
肝腹水
是肝硬化進展至失代償期的表現之一,主要是由於肝功能障礙,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或淋巴管受阻,以致腹腔間隙容積增大所形成的液體聚集。
腦水腫
指由顱內外各種因素造成的腦細胞腫脹或細胞內水分增加,導致腦體積膨脹,引起的一系列病理過程,其特徵是腦部水分增加,可伴隨意識障礙、頭痛、嘔吐等症狀。
綜上所述,血液裡有水不一定就是尿毒症,建議及時就診明確診斷,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針對性治療。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飲食要清淡、易消化,不要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