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黃疸:瞭解黃疸原因,治療與康復建議!

分類: 健康百科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1.19
重度黃疸表現為皮膚與眼白黃染、尿液深黃、糞便顏色淺、乏力、嗜睡等症狀,如果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儘快就醫以確定病因並接受適當治療,重度黃疸的治療方法包括退黃治療、肝臟保護治療、膽汁引流術、肝移植以及經皮肝穿刺膽道引流術等。

重度黃疸具體有什麼症狀

重度黃疸表現為皮膚與眼白黃染、尿液深黃、糞便顏色淺、乏力、嗜睡等症狀,如果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儘快就醫以確定病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皮膚與眼白黃染

當膽紅素水平升高超過正常範圍時,未結合膽紅素會滲透到血液中,經過血液循環到達皮膚和黏膜,使這些組織呈現黃色。重度黃疸可導致皮膚和眼白部分明顯變黃,可能伴有瘙癢。

尿液深黃

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此時血清總膽紅素濃度增高,超出肝臟處理能力,導致尿膽原含量增加,進而表現為尿色加深。患者可能會注意到尿液呈橙紅色或濃茶色。

糞便顏色淺

肝細胞受損後膽汁分泌減少,影響了膽紅素的攝取、結合和排洩過程,使得糞便中的膽色素減少,從而出現大便顏色變淺的現象。重度黃疸患者的糞便通常呈灰白色或陶土狀。

乏力

黃疸可能是由多種疾病引起的,如肝炎等。這些疾病可能導致身體疲勞,因為身體需要更多的能量來對抗感染或其他健康問題。患者可能出現持續性疲勞或無力感,無法從日常活動後的休息中恢復。

嗜睡

黃疸嚴重時,由於膽紅素水平過高,會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導致睡眠障礙,進一步加重嗜睡的症狀。患者可能出現白天過度嗜睡、夜間醒來頻繁等情況。

重度黃疸造成的原因

重度黃疸可能由膽紅素生成過多、肝細胞功能障礙、膽汁淤積性黃疸、新生兒溶血病、膽道阻塞等引起,需根據具體因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明確診斷。

膽紅素生成過多

當體內紅血球破壞速率超過肝臟處理能力時,未結合膽紅素形成增多,導致血液中膽紅素濃度升高。針對膽紅素生成過多引起的黃疸,可遵醫囑使用促肝細胞生長素進行治療,以促進肝細胞再生和修復。

肝細胞功能障礙

由於肝細胞受損或數量減少,無法有效地攝取、結合和排洩膽紅素,導致膽紅素在血液中的濃度增高。對於肝細胞功能障礙引起的黃疸,可以考慮遵醫囑用穀胱甘肽(Glutathione)等藥物來改善肝功能。

膽汁淤積性黃疸

膽汁淤積性黃疸是由於膽汁分泌不暢或膽管阻塞導致膽汁迴流到血液中,引起膽紅素水平上升。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熊去氧熊膽酸(Ursodeoxycholic Acid)、牛磺熊去氧膽酸等利膽類藥物緩解不適症狀。

新生兒溶血病

如果母親與胎兒之間的血型不合,會導致紅血球被破壞並產生大量的非結合膽紅素,進而使膽紅素值顯著高於正常範圍。新生兒溶血病所致黃疸可透過光療即藍光照射的方式降低膽紅素水平。

膽道阻塞

膽道阻塞阻礙了膽汁從肝臟流入小腸的過程,導致膽汁滯留和膽紅素積累。對於膽道阻塞引起的黃疸,手術切除病變組織可能是必要的治療方法,如經皮經肝膽管引流術、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ERCP)術等。

重度黃疸有什麼風險因素

重度黃疸的風險因素包括膽道阻塞、肝炎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病、遺傳性膽紅素代謝障礙以及膽汁淤積性肝病等。這些因素可能導致膽紅素水平持續升高,引起嚴重的肝臟傷害和其他併發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便進行準確的診斷和治療。

膽道阻塞

膽道阻塞導致膽汁無法正常排出,引起膽紅素水平升高。手術切除病變組織是解決膽道阻塞的有效方法。

肝炎病毒感染

肝炎病毒持續複製會傷害肝臟,影響膽紅素的代謝和排洩。抗病毒藥物如恩替卡韋(Entecavir)、干擾素(Interferons)等可用於控制肝炎病毒複製。

酒精性肝病

長期大量飲酒會導致肝細胞受損,影響膽紅素的代謝和排洩。戒酒是治療酒精性肝病的關鍵,同時需配合營養支援和肝臟保護藥物。

遺傳性膽紅素代謝障礙

遺傳性膽紅素代謝障礙由基因突變引起,可能導致膽紅素不能被有效攝取、結合或排洩。患者可遵醫囑使用熊去氧膽酸進行治療,能促進膽汁分泌,有助於緩解症狀。

膽汁淤積性肝病

膽汁淤積性肝病是指膽汁在肝臟中積累,導致膽紅素和其他廢物在血液中的濃度增加。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水飛薊(Silymarin)、複方甘草合劑液(Compound Glycyrrhizin)等保肝藥物來改善病情。

重度黃疸怎麼治療

重度黃疸的治療方法包括退黃治療、肝臟保護治療、膽汁引流術、肝移植以及經皮肝穿刺膽道引流術等。鑑於黃疸程度嚴重,應儘快就醫以評估並制定適當的治療方案。

退黃治療

透過使用利尿劑如呋塞米(Furosemide)、螺內酯(Spironolactone)等促進膽紅素排出。利尿劑可以增加膽汁分泌及排洩,有助於降低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主要針對因膽汁淤積引起的黃疸。需監測電解質平衡,避免快速利尿導致脫水。

肝臟保護治療

肝臟保護治療通常包括使用保肝藥物,如穀胱甘肽(Glutathione)、水飛薊賓等。這些藥物能夠減輕肝臟發炎反應,改善肝細胞功能,從而起到保護肝臟的作用。主要用於緩解由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等原因造成的黃疸。在服用時應注意可能出現的過敏反應。

膽汁引流術

膽汁引流術是一種外科手術,在區域性麻醉或全身麻醉下進行,透過切開膽管並放置支架來幫助膽汁流出。此措施旨在緩解膽汁淤積,減輕黃疸症狀。術後需密切觀察傷口感染情況以及生命體徵變化。適用於膽汁淤積引起膽汁無法正常排出的患者。術後應遵循醫囑進行飲食調整和活動限制。

肝移植

肝移植是將健康的肝臟移植物從供體取出後植入受者體內,以取代受損肝臟的一種手術方式。該措施可恢復正常的肝臟生理功能,從根本上解決黃疸等問題。但需考慮免疫抑制治療及終身管理。主要針對晚期肝病導致的黃疸及其他併發症。術後需定期監測免疫狀態及可能發生的排斥反應。

經皮肝穿刺膽道引流術

經皮肝穿刺膽道引流術是在影像學引導下利用細針插入膽管進行液體抽取或置入支架的操作。該措施旨在緩解膽汁淤積和壓力,對症治療膽道阻塞所致黃疸。操作前後需預防感染並評估出血風險。適用於膽道阻塞引起的急性膽管炎或膽汁淤積性黃疸。術後需注意穿刺點護理及觀察發燒等情況。

重度黃疸需要緊急醫療干預,建議立即前往醫院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應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加重肝臟負擔。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皮膚清潔乾燥,以免發生瘙癢症狀時過度搔抓而引起皮膚破損繼發感染。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