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由於腎功能衰竭、代謝產物和某些藥物不能正常排出而蓄積於體內引起的一系列中毒症狀。此時需要進行腎臟替代治療,如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等,可使用抗感染類、改善酸鹼平衡失調的藥物、營養支援類、對症處理的藥物。
抗感染類
盤尼西林類
適用於革蘭氏陽性球菌所致各種嚴重感染,也可用於梅毒螺旋體及鉤端螺旋體感染,如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Amoxicillin+Clavulanate)、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azobactam)等。
喹諾酮類
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可用於需氧革蘭陰性桿菌及革蘭陽性細菌引起的嚴重感染,如鹽酸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賽普沙辛(Ciprofloxacin)等。
3.頭孢菌素(Cephalosporins)類:對多種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效,也常用於其他抗生素無效的嚴重革蘭氏陽性球菌感染,如注射用頭孢呋辛酯(Cefuroxime Axetil)、頭孢曲松(Ceftriaxone)等。
氨基糖苷類
是目前世界上重要的第三代聽神經毒性藥物,主要透過抑制RNA聚合酶,阻礙m-RNA的合成而達到殺菌作用,臨床主要用於綠膿桿菌(綠膿)及其他革蘭陰性菌所致的各種感染,如依替米星(Etimicin)、托普黴素(Tobramycin)等。
二、改善酸鹼平衡失調的藥物
當出現高血鉀時,應用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靜脈注射以消除血中的鉀離子;存在低鈣血症時,可補充鈣劑,常用有乳酸鈣注射液、檸檬酸鈣(Calcium citrate)氯化鈉注射液(Sodium Chloride Inj)等;若為呼吸性酸中毒合併代謝性酸中毒,應先給二氧化碳結合力,並同時酌情補鹼,常用的有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
營養支援類
因長期蛋白質攝入不足而導致負氮平衡,故應給予富含蛋白質飲食,必要時可口服複合α-酮酸片,亦可用氨基酸製劑、短肽製劑或腸內全營養製劑,嚴重者需採用要素膳或全胃腸外營養。
對症處理的藥物
利尿劑
可促進尿量增加,防止電解質紊亂,幫助毒素排洩,臨床上常用的是託伐普坦片、螺內酯(Spironolactone)等。
改善貧血的藥物
包括促紅血球生成素、鐵劑、葉酸、維他命B12等,可以改善缺鐵性貧血,但注意在服用鐵劑前至少1小時或後2小時內不要進食或飲水,以免影響吸收。
尿毒症患者的用藥應在醫生指導下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避免自行用藥導致不良後果。此外,在日常生活中還應注意休息,適當運動鍛鍊,保持良好的心態,有助於身體恢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