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危象:症狀、急救及降壓治療

分類: 健康百科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2.05
高血壓危象的症狀包括頭痛、心悸、胸痛、視力模糊、呼吸困難等。高血壓危象的治療可能包括降壓治療、擴血管藥物、抗心絞痛藥物、鎮靜劑、胰島素療法等措施。

高血壓危象的症狀包括頭痛、心悸、胸痛、視力模糊、呼吸困難等。高血壓危象的治療可能包括降壓治療、擴血管藥物、抗心絞痛藥物、鎮靜劑、胰島素療法等措施。

高血壓危象症狀表現介紹

高血壓危象的症狀包括頭痛、心悸、胸痛、視力模糊、呼吸困難等。這些症狀可能表明血壓急劇升高,需要緊急醫療干預,建議立即就醫。

頭痛

高血壓危象時,由於血壓急劇升高導致腦血管擴張或痙攣,顱內壓增高,此時容易引起頭痛。疼痛通常位於額頭、眼眶或枕後部,可能伴有噁心和嘔吐。

心悸

當高血壓危象發生時,心臟負荷增加,可能導致心律不整。這會使得心跳感覺加快或不規則,從而出現心悸的症狀。症狀可能出現在胸骨後方或左側胸前區,伴隨有胸部不適感。

胸痛

高血壓危象狀態下,由於周邊動脈痙攣收縮,可使冠狀動脈供血減少,此時會引起胸痛。這種疼痛通常集中在胸骨後方,有時可放射至手臂或頸部,並可能與呼吸有關。

視力模糊

如果高血壓未得到控制,會導致眼底小動脈硬化,嚴重者可引起眼底出血,影響視網膜功能,進而表現為視力下降。視力模糊可能是雙目同時或先後出現,且無法透過揉眼緩解。

呼吸困難

高血壓患者長期血壓高,會對肺臟造成壓力,導致肺水腫的發生,此時就會出現呼吸困難的現象。呼吸困難可能伴有咳嗽、咳痰、咳血等症狀,嚴重時可導致窒息。

針對高血壓危象的診斷,可以進行血壓測量、尿常規檢查以及腎功能檢測等專案來確認病情。治療措施包括藥物治療如硝普鈉(Sodium nitroprusside)、硝苯地平(Nifedipine)等降壓藥,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建議患者避免情緒激動,保持充足睡眠,日常生活中注意低鹽飲食,盡量少吃醃制品,如鹹菜、臘肉等。

高血壓危象的原因

高血壓危象可能是由腎動脈狹窄、嗜鉻細胞瘤、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睡眠呼吸中止症、藥物副作用等引起的,需根據具體因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明確診斷。

腎動脈狹窄

腎動脈狹窄導致腎臟血液供應不足,引起血壓升高。長期的高血壓狀態會加重心臟負荷,可能導致心肌肥厚、心臟衰竭等。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經皮介入治療或開放手術來緩解症狀,如經皮球囊擴張血管成形術和支架植入術。

嗜鉻細胞瘤

嗜鉻細胞瘤是一種產生過多兒茶酚胺的腫瘤,會引起持續性或陣發性的高腎素活性和血壓升高。這種疾病會導致血壓急劇上升,引發高血壓危象。針對該病因,可採用α感受器阻滯劑聯合β-感受器拮抗劑進行降壓治療,如坦索羅辛(Tamsulosin)片與舒壓寧(Metoprolol Tartrate)聯用。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於腎上腺皮質分泌過多醛固酮而引起的高血壓。醛固酮具有保鈉排鉀的作用,會導致體內鈉離子瀦留,進而引起水鈉瀦留,使血容量增加,血壓上升。對於該病因所致的高血壓危象,首選手術切除增生的腎上腺腺瘤或異位腎上腺組織,如腹腔鏡下腎上腺切除術。

睡眠呼吸中止症

睡眠時上氣道塌陷導致呼吸暫停,反覆覺醒影響睡眠品質,長期如此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從而出現高血壓的現象。患者可透過佩戴口腔矯正器或使用連續正壓通氣機進行治療,如CPAP機。

藥物副作用

某些藥物如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利尿劑等可能透過干擾血壓調節機制誘發高血壓危象。如果發現藥物引起血壓波動較大,應及時告知醫生調整用藥方案,例如遵醫囑停用布洛芬(Ibuprofen)、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等。

建議定期監測血壓,並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和充足休息。在排除其他原因後,可以考慮進行腎功能檢查、電解質分析以及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以評估病情。

高血壓危象的治療

高血壓危象的治療可能包括降壓治療、擴血管藥物、抗心絞痛藥物、鎮靜劑、胰島素療法等措施。由於高血壓危象可能引起嚴重併發症,建議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降壓治療

高血壓危象的患者需要立即就醫,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硝普鈉(Sodium nitroprusside)、硝苯地平(Nifedipine)等快速降壓藥物進行緊急降壓。該措施透過降低血壓來緩解症狀,主要針對高血壓引起的急性併發症。實施時需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徵,並注意避免過度降壓導致腦供血不足。

擴血管藥物

擴張血管藥物如硝化甘油(NTG)可經口服或靜脈注射給藥,具體劑量和頻次依據醫囑調整。這類藥物能迅速降低心臟後負荷及全身阻力,從而達到快速降壓效果。適合於急性期控制嚴重高壓狀態。使用過程中應密切觀察可能出現的心率變化及其他副作用。

抗心絞痛藥物

抗心絞痛藥物包括β感受器阻滯劑、鈣通道拮抗劑等,根據病情選擇並按時服用。這些藥物能夠改善心肌缺血狀況,減輕因高血壓引起的心絞痛。適用於存在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的患者。服藥期間要定期檢查血脂水平以評估療效與安全性。

鎮靜劑

鎮靜劑如煩靜錠(Diazepam)可透過口服或靜脈注射給予,具體用法和用量遵照醫師處方執行。此措施有助於穩定患者情緒,減少焦慮緊張感,進而輔助血壓管理。在高血壓危象中應用旨在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以利於急救工作順利開展。

胰島素療法

胰島素療法通常採用皮下注射方式給予長效或短效胰島素製劑,劑量由醫生根據患者情況調整。該措施透過降低血糖水平間接影響交感神經系統活性,對控制高血壓有一定作用。實施前應確認無相關禁忌證,並監測可能發生的低血糖風險。

在處理高血壓危象時,應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加重心血管負擔。同時,建議採取低鹽飲食,每日攝入食鹽不超過5克,以減少水鈉瀦留的風險。

高血壓危象如何去預防

高血壓危象可以透過生活方式干預、控制鈉鹽攝入、規律運動、避免過度飲酒、定期血壓監測等措施進行預防。

生活方式干預

透過調整飲食結構、控制體重和增加體力活動,可以降低血壓水平。日常生活中注意均衡飲食,避免高脂、高鹽食物,並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

控制鈉鹽攝入

減少鈉鹽攝入有助於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預防高血壓的發生。每日鈉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可透過食用低鈉食品或自行烹飪來實現。

規律運動

規律運動能夠增強心臟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從而降低血壓。建議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等。

避免過度飲酒

酒精可引起血管擴張和心跳加快,導致暫時性血壓升高。男性每天不超過兩杯酒,女性不超過一杯酒為宜。

定期血壓監測

定期監測血壓可以幫助瞭解個體的血壓變化情況,及時發現異常。建議每年至少測量兩次血壓,每次間隔時間不少於6個月。

若患者出現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的高血壓管理。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