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是各種晚期腎病發展最終的結局,此時身體會出現代謝性酸中毒、高鉀血症等異常情況。若患者在尿毒症初期就出現關節疼痛的症狀,則可能與水電解質紊亂有關,但也可能是由於繼發骨病所致,如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缺鐵性貧血。
水電解質紊亂
低鈣血症
由於腎臟可以調節體內鈣磷代謝平衡,當發生尿毒症時可導致該機制失衡,進而引起低鈣血症的情況。而身體為維持內環境穩定,會增加破骨細胞活性來吸收體內的鈣離子,從而進一步加重低鈣血症的程度。因此,在尿毒症初期就會出現關節部位肌肉痙攣收縮的現象,並伴有四肢麻木、針刺感等症狀。建議及時遵醫囑給予葡萄糖酸鈣或靜脈注射的方式進行治療,同時還要注意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
高鉀血症
因為腎臟有排出多餘鉀的功能,而尿毒症患者的腎臟已經失去正常排鉀的功能,所以會出現血液中鉀含量升高的現象。嚴重情況下會導致心臟受到影響,甚至誘發心律不整或者室顫等情況發生。此時需要積極控制鉀的攝入量,必要時可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降低血鉀濃度。
繼發骨病
副甲狀腺功能亢進
部分尿毒症患者容易併發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情況,主要是由於長期慢性腎衰竭造成的低磷血症所引發。此時副甲狀腺為了彌補這一缺陷,分泌過多PTH賀爾蒙促進腸道吸收磷元素,導致血清中的磷酸鹽水平升高,造成鈣磷乘積失調,使得骨骼中的鈣被不斷溶解至血液中去。一旦形成惡性循環,隨著病情逐漸進展,還會累及到身體其他器官組織,比如肺臟、消化道以及神經系統等。對於此類情況需配合醫生透過手術切除大部分副甲狀腺組織,以達到臨床治癒的目的。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如果存在上述疾病且不予以重視,還可能會誘發此病,主要表現為全身骨頭肌腱處疼痛不適,尤其是在活動後症狀更為明顯。應遵從醫囑服用維他命A+D、碳酸鈣片等藥物進行調理。
缺鐵性貧血
由於尿毒症患者本身胃腸道吸收能力較差,加之長期慢性腎衰竭的影響,易誘發缺鐵性貧血的發生。患病期間不僅會引起關節部位疼痛,同時還會有臉色蒼白、渾身乏力等症狀。一般可以透過口服琥珀酸亞鐵(Ferrous Succinate)、葉酸等補鐵類藥物進行改善。
此外,若因原發病影響而導致血壓增高者,也可能會影響神經末梢供血而導致關節疼。對此應積極遵照醫囑使用降壓藥物,如硝苯地平(Nifedipine)等。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過度,以免加重關節疼痛。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