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乏力可能是由於多種原因所導致,並不一定都是尿毒症所致。臨床上常見的有低血鉀症、腰椎間盤突出症、頸椎病等,建議患者及時到醫院就診明確診斷。
是尿毒症的情況
電解質紊亂
如出現嚴重的缺鈣或高磷血症時,可引起低鈣血症和繼發性副甲狀腺賀爾蒙代償性升高,此時可表現為下肢明顯無力的症狀,同時伴有噁心、嘔吐等症狀。若不進行積極治療,病情進一步發展,則有可能會誘發尿毒症。
貧血
當患有慢性腎衰竭的患者發生中度以上的貧血時,也可表現出雙下肢明顯的酸困感以及乏力症狀。隨著疾病進展,還可出現少尿甚至無尿的表現,從而誘發尿毒症。
心臟衰竭
對於慢性腎臟病-高血壓-動脈硬化患者而言,在血壓控制不佳的情況下,會導致心臟負荷加重而造成心肌肥厚、心功能下降等情況,嚴重者還會併發心臟衰竭,此時也會出現上述表現。如果不及時改善,持續的心臟衰竭狀態則可能會逐漸發展為尿毒症。
神經系統病變
如果患者存在神經系統的病變,比如腦中風或者腦出血,就可能導致偏癱,無法正常活動,進而感覺身體乏力。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病情進一步加重,則可能發展為尿毒症。
不是尿毒症的情況
低血鉀症
常見於長期腹瀉、營養不良的患者,體內鉀流失較多且攝入不足,可引發低血鉀症,主要表現為四肢及軀幹肌肉軟弱疲乏,因此可能出現此類情況,但並不是尿毒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
是指髓核、纖維環退變,加之腰椎先天異常、腰部負重勞動等因素,導致椎間盤彈性減小、抗壓能力下降,椎間盤緩衝能力減弱,椎間盤在受外力作用時容易破裂,刺激壓迫竇椎神經及內髒神經,可使患者產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包括足跟痛、小腿及大腿前側痛、臀部疼痛及腿部麻木無力等不適症狀,部分患者會出現腳乏力的現象,但並非尿毒症。
頸椎病
主要是因為頸椎退行性病變產生的臨床症候群,常會引起上肢無力、行走困難、頭暈目眩、耳鳴、失眠等症狀,部分患者可表現為腳乏力,但通常也不是尿毒症。
此外,還可見於其他的可能性因素,例如重症肌無力、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等。日常生活中,患者應避免過度勞累,注意勞逸結合,飲食方面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適當進食瘦肉、牛奶等食物,加強免疫力。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