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血即排便出血,可能是由於痔瘡、肛裂等消化系統疾病引起。若患者存在高血壓、高血糖、痛風病史,並且出現排便出血的情況,則考慮可能為慢性腎衰竭的併發症——尿毒症所致。
拉血即排便出血,可能是由於痔瘡、肛裂等消化系統疾病引起。若患者存在高血壓、高血糖、痛風病史,並且出現排便出血的情況,則考慮可能為慢性腎衰竭的併發症——尿毒症所致。
不是尿毒症
痔瘡
是指直腸末端黏膜、肛管皮膚下,靜脈叢擴張及屈曲而形成的柔軟靜脈團,根據其發病部位可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臨床表現為無痛性、間歇性便後鮮血或肛門滴鮮紅色血絲,長期反覆可導致貧血症狀。可透過溫水坐浴、區域性使用痔瘡栓劑等方式治療,必要時可行手術切除治療。
肛裂
是位於肛管皮膚層的小潰瘍,通常以女性多見,主要表現為便秘、疼痛、便血等症狀。對於沒有嚴重合併症的早期肛裂患者,可遵醫囑行保守治療,如溫水坐浴、過錳酸鉀(KMnO4)溶液燻洗等,促進肛周血液循環;也可在醫生指導下應用硝苯地平(Nifedipine)軟膏塗抹患處,緩解痙攣狀態,從而減輕疼痛。如果經非手術治療無效,症狀加重者應進行手術治療,如肛裂切除術等。
其他情況
此外,還可能與腸道腫瘤有關,尤其是直腸癌,當腫瘤表面破潰發生糜爛壞死時,可有便血的表現。建議及時就醫明確診斷,若確診為直腸癌則需積極透過手術聯合放化療的方式進行綜合治療。
是尿毒症
尿毒症是由各種晚期腎臟疾病發展到後期引起的腎功能損害作為最後結果的一種症候群,臨床上常見表現包括噁心、嘔吐、食慾差、腹瀉、腹脹等胃腸道不適以及乏力、頭暈、心慌、胸悶等貧血表現。同時還會伴有水腫、血壓升高、電解質紊亂等情況,甚至可能會引發高鉀血症、代謝性酸中毒等併發症。此時應及時就診完善相關檢查,在專業醫師指導下行藥物或者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腎臟移植等方法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