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出現小便有臭味的情況,可能是由於飲水過少、飲食不當等非疾病因素導致。另外,還可能與存在糖尿病腎病、慢性腎衰竭不全期、膀胱炎、泌尿系結石等疾病有關。
非疾病因素
飲水過少
如果尿毒症患者日常飲水量較少,可導致排尿量減少,從而造成體內代謝廢物以及毒素堆積,進而會出現尿液味道重的現象。此時需要適當增加飲水量,以促進新陳代謝,幫助改善症狀。
飲食不當
若尿毒症患者進食較多具有特殊氣味的食物,如洋蔥、大蔥、大蒜等,也可導致此類情況的出現。一般不需要進行治療,注意調整飲食後即可緩解。
疾病因素
糖尿病腎病
患有糖尿病腎病的患者,在病情晚期時通常會導致腎臟功能下降,容易引起泌尿道感染的發生,因此就會導致尿液中有明顯的異味。可以遵醫囑服用醣祿(Acarbose)、二甲雙胍(Metformin)等藥物控制血糖,並且還要配合頭孢曲松(Ceftriaxone)等抗生素類的藥物治療。
慢性腎衰竭不全期
慢性腎衰竭不全期患者的腎功能受損嚴重,容易引起血肌酐升高和尿素氮升高的現象,還會伴有嚴重的水電解質失衡,所以會有尿液發臭的症狀。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呋塞米(Furosemide)、布美他尼(Bumetanide)等藥物進行利尿消腫治療。
膀胱炎
如果不注意個人衛生或者受到細菌感染,則可能會誘發膀胱炎,發炎刺激可導致尿道口分泌物增多,進而產生難聞的味道。建議遵醫囑應用抗菌藥物治療,例如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阿莫西林(Amoxicillin)等。
泌尿系結石
若存在泌尿系結石,隨著結石體積不斷增大,會對區域性組織造成摩擦,引起出血症狀,血液在經過腎臟代謝以後形成尿液排出體外,也會出現上述異常表現。此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應用排石顆粒等藥物進行治療,必要時需透過雷射碎石術等方式進行處理。
除此之外,若是由於尿毒症本身引發的這一情況,主要是因為尿毒症患者體內有毒物質無法正常排出而大量堆積於體內所致,應及時到醫院腎內科就診並完善相關檢查明確診斷。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