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出現長期慢性貧血時,可能會導致神經系統損害、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心臟血管改變等情況。此外,還可能會影響消化系統的狀態,甚至會增加出血風險。
尿毒症患者出現長期慢性貧血時,可能會導致神經系統損害、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心臟血管改變等情況。此外,還可能會影響消化系統的狀態,甚至會增加出血風險。
神經系統損害
由於紅血球生成素缺乏或促紅素產生減少以及鐵利用性障礙等原因,可使大腦缺氧而發生神經異常興奮,從而引起譫妄、昏迷等表現。若不及時改善貧血,還可進一步發展為顱內壓增高和腦疝形成,最終危及生命。
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
當身體處於低血紅素狀態下時,腎臟對促紅血球生成素的反饋反應減弱,腎性副甲狀腺賀爾蒙分泌增多,刺激破骨細胞活性增強,加速體內鈣質丟失,造成繼發性PTH抵抗症候群,並且可能導致高磷血症、低鎂血症、維生素D代謝失調等情況,嚴重者還會併發心律不整、房室傳導阻滯、瘁死等不良後果。
心臟血管改變
隨著病情進展,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肌肥厚、擴張、纖維化、僵硬等症狀,部分患者還會合併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病變,容易誘發心臟衰竭、心絞痛、心包炎、心肌梗塞等多種併發症。
影響消化系統的狀態
如果患者的胃腸道黏膜供血不足,則會使胃腸蠕動減慢,進而引發食慾下降、噁心、嘔吐、腹瀉等不適症狀,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引起營養不良、水電解質平衡紊亂等問題。
增加出血風險
由於長期貧血,患者的凝血功能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此時再有外傷或其他誘因,就很容易出現皮下瘀斑、牙齦出血、鼻腔出血等現象,甚至有可能因為重要器官灌注不足而導致死亡的情況。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存在尿毒症情況的人群而言,需要積極遵醫囑進行治療,如使用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來改善酸中毒,呋塞米(Furosemide)利尿消腫等。必要時還需採取腹膜透析或者血液透析等方式延緩疾病進展。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