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很困可能是由於睡眠不足、過度勞累等生理性因素導致的非病理性情況。但也有可能是神經衰弱、低血糖、腦供血不足、貧血、甲狀腺功能減退、肝性腦病、重症肌無力等病理性原因引起的。
非病理性情況
如果因為工作或學習壓力過大,導致睡眠不充足或者過於疲勞,就可能感覺身體乏力、犯困。建議調整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精神狀態。
病理性情況
神經衰弱
患者長期處於緊張的狀態下,容易出現易興奮、煩躁、疲乏的症狀。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百事隆錠(Buspirone)、坦度螺酮(Tandospirone)等藥物進行治療。
低血糖
血液中的糖分過低會導致全身各組織器官無法得到充分的能量供給,從而出現睏倦、頭暈等症狀。可以適當補充含糖量高的食物,如巧克力、餅乾等。
腦供血不足
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患者,若血壓、血糖控制不佳,則可能導致腦部供血不足,引起上述症狀。可遵醫囑服用阿斯匹靈(Aspirin)、克隆皮得格(Clopidogrel)等抗凝藥物緩解。
貧血
與失血過多、營養不良等原因有關,紅血球及血紅素減少,可能會使身體代謝能力下降,表現為總想睡覺。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琥珀酸鐵(Ferrous Succinate)緩釋片、葉酸等改善貧血的藥物予以改善。
甲狀腺功能減退
因體內甲狀腺素分泌異常,會使新陳代謝減慢,導致整天無精打采的情況發生。還伴有畏寒、食慾差、便秘等表現,確診後需口服左旋甲狀腺素(Levothyroxine)予以調理。
肝性腦病
大量飲酒、暴飲暴食或病毒性肝炎等因素可能會引發該疾病,會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傷害,致使大腦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嗜睡、昏迷等。需及時就醫採取人工肝、腹腔透析等方式治療。
重症肌無力
通常是免疫系統異常、遺傳等因素所致,病情較重時會累及到骨骼肌,表現出易疲勞、全身乏力等症狀。應在醫生指導下應用膽鹼酯酶抑制劑類藥物,如新斯的明注射液等進行治療。
此外,還可能為阿茲海默症、憂鬱症等引起。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休息,避免熬夜,並且要保持心情愉悅,以免影響身體健康。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