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透過臨床表現、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腎臟超音波等進行綜合判斷。如果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時應及時就診,在醫生指導下給予對症治療。
臨床表現
食慾
若患者的食慾恢復正常,並且沒有腹脹、厭食等情況發生,則提示腎功能恢復較好。
乏力
若無明顯無力感,也沒有全身水腫的情況,則說明身體狀況良好。
皮膚黏膜
尿毒症患者常有輕重不等的貧血症狀,如面色蒼白、萎黃或蒼暗,以及皮膚乾燥、粗糙、彈性差等。若上述情況消失則可初步判定為病情好轉。
呼吸系統
尿毒症患者由於代謝性酸中毒,通常會出現呼氣中帶有尿臭味,若此類氣味逐漸消退即可認為是疾病好轉的表現。
消化系統
部分尿毒症患者還會表現為血壓升高、心率加快,以及嚴重高鉀血症,而引起的心跳過慢、心臟擴大和心肌澱粉樣變等,若上述症狀減輕甚至消失,則考慮病情已經得到控制。
其他方面
若尿毒症患者的精神狀態比以前更好,而且記憶力也有所提高,也可作為參考依據。另外,若尿毒症患者出現嚴重的水腫或者高血壓,則提示體內水分過多,需要繼續遵醫囑使用利尿劑緩解。
體格檢查
當發現尿毒症患者的顏面部發黑,可能是由於慢性缺氧導致的發紺;同時雙下肢凹陷性水腫較之前加重,提示體內水分較多,還需結合實驗室檢查結果來明確診斷。
實驗室檢查
血液檢查
包括血常規、肝腎功、電解質、副甲狀腺素、血糖、血脂等指標,若各項指標均在正常範圍內,則可以基本確診為腎功能完全恢復。
尿液檢查
主要觀察尿蛋白、紅血球、白血球、酮體、尿糖、尿膽原、尿膽紅素等指標,若均為陰性則代表病情已治癒。
腎臟超音波
若腎臟大小恢復正常,皮髓質境界清晰,腎盂形態正常,輸尿管及腎靜脈未擴張,則表明腎臟已完全恢復正常。
除以上幾項外,還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血清鐵、鈣磷乘積等相關指標檢測,以確定是否患有繼發性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綜上所述,若多項檢查顯示符合上述標準,則可確診為尿毒症治癒。建議尿毒症患者平時注意飲食護理,避免食用含水量較高的食物,以免增加水腫的發生機率。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