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服用藥物的人群有可能會發展為尿毒症。如果患者本身存在原發性腎臟疾病或繼發性腎臟疾病,並且沒有積極進行治療,則可能會逐漸進展至尿毒症狀(uremic syndrome)。
可能不會發展為尿毒症
高血壓
若患有高血壓後能夠遵醫囑使用硝苯地平(Nifedipine)等降壓類藥物控制血壓水平,避免血壓持續升高而損害腎功能,則通常可以防止病情進一步加重,也不會發展成尿毒症。
對於患糖尿病的患者而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二甲雙胍(Metformin)、醣祿(Acarbose)等降血糖藥物使血糖保持在穩定狀態,一般也不容易引起高血糖誘發的併發症,如糖尿病腎病,此時則不會導致尿毒症的發生。
慢性腎炎
若患有慢性腎絲球腎炎並配合醫生口服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呋塞米(Furosemide)等利尿劑,以及普賴鬆(Prednisone)等激素類藥物進行治療,可促進發炎消退及免疫活性細胞消除,延緩腎臟結構改變和病變的程序,也可預防該疾病向尿毒症的方向發展。
其他情況
若是因系統性紅斑狼瘡所致的尿毒症,患病期間能夠聽從醫生指導採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或者類固醇治療,比如布洛芬(Ibuprofen)、醋酸潑尼龍片等,也可以聯合免疫抑制劑共同用藥,比如環磷醯胺片、硫唑嘌呤(Azathioprine)等,此類藥物有助於控制病情進展,所以也可能不會發展成為尿毒症。
可能會發展為尿毒症
若患有慢性腎衰竭、慢性間質性腎炎、慢性腎盂腎炎等腎臟疾病時,未及時採取針對性治療措施,會導致腎臟功能受到不可逆傷害,從而會逐漸出現血肌酐、尿素氮增高以及電解質紊亂等情況,最終可能導致尿毒症的發生。
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否患有上述疾病,均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合理飲食,適當增加運動量,幫助加強免疫力,也有助於降低疾病發生的機率。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