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是腎功能嚴重傷害的疾病狀態,通常以水腫、高血壓、貧血、食慾減退、噁心、嘔吐等水、電解質代謝失衡表現作為診斷依據。臨床上主要透過血常規檢查、尿常規檢查、肝腎功能檢測、血液生化檢查、腎臟病理活檢這五項對是否患有尿毒症進行綜合判斷:一、血常規檢查
白血球增多
由於尿素(Urea)在體內蓄積,刺激胃腸道可引起腹脹不適,導致患者出現厭食的表現,長期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態下則可能會造成白血球數量增多。
貧血
當紅血球生成減少或造血原料缺乏、紅血球丟失過多等情況發生時,則可能導致患者出現中度甚至重度貧血的情況。
血紅素降低
若患者的血紅素濃度低於正常值,則提示可能存在缺鐵性貧血的情況。
網織紅血球增高
網織紅血球為幼稚的紅血球,在外周血中的絕對值增加,可能與骨髓產生紅血球加速有關,也可能是因缺鐵所致。
尿常規檢查
尿滲透壓降低
因為尿量減少或者無尿,所以尿滲透壓會降低。
尿蛋白陽性
存在大量蛋白尿和(或)尿蛋白定量>0.5g/天,且排除其他因素干擾後,如感染、糖尿病、高血壓等,此時可以輔助確診。
肝腎功能檢測
肌酐升高
肌酐升高幅度與GFR下降程度平行,但其敏感性和特異性優於尿素氮。
尿素氮升高
由於GFR下降使遠端小管重吸收氨上升,故血尿素氮水平反映殘餘腎功能更準確。
血液生化檢查
高鉀血症
慢性腎臟病進展過程中常伴有高鉀血症,表現為心電圖低P波、房室傳導阻滯、心跳驟停等症狀。
代謝性酸中毒
由於近曲小管泌H+能力受損,碳酸氫鹽隨尿液排出而導致酸性代謝產物堆積,從而引發一系列症狀。
營養不良
由於蛋白質攝入不足以及分解代謝增強,患者會出現負氮平衡,表現為體重減輕、乏力、肌肉萎縮、皮膚乾燥、蒼白、無力等症狀。
腎臟病理活檢
該方法能夠明確是否存在原發性腎小球病變、間質性病變、腎血管病變及腎內鈣化灶等,有助於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