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如果不進行透析治療,在臨床上需要做血常規、生化全項、免疫學檢查、同位素腎動態顯像等實驗室檢查,以及超音波、CT或核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學檢查。透過以上檢查可以明確診斷是否患有尿毒症,並且評估患者的內環境和腎臟功能。
尿毒症患者如果不進行透析治療,在臨床上需要做血常規、生化全項、免疫學檢查、同位素腎動態顯像等實驗室檢查,以及超音波、CT或核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學檢查。透過以上檢查可以明確診斷是否患有尿毒症,並且評估患者的內環境和腎臟功能。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
可發現貧血,紅血球呈低色素性改變,白血球及中粒細胞增多,有發炎反應。
生化全項
包括肝功能、腎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標的檢測,其中腎功能可見到肌酐升高,提示腎功能受損嚴重,通常大於707μmol/L(8mg/dL)。如果肌酐增高速度較快,則可能伴有高鉀血症的風險。另外還可出現代謝性酸中毒的相關表現,如pH值<7.35,二氧化碳結合力降低,血清碳酸氫鹽<18mmol/L,以及白蛋白下降、三酸甘油脂升高等情況。
免疫學檢查
由於糖尿病、高血壓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多種疾病均有可能導致慢性腎衰竭的發生,因此要完善相關免疫因素的篩查,以排除繼發性因素所引起的慢性腎衰竭。
同位素腎動態顯像
為無創性的定量方法,利用放射性藥物在腎臟內的滯留時間來反映雙側腎臟的功能,有助於判斷預後。
影像學檢查
超音波
主要觀察有無結石、積水、腫瘤等情況,還可以瞭解雙側腎大小的情況,從而初步推測腎小球濾過率。
CT或核磁共振成像
可以顯示雙側腎臟體積縮小,皮髓質界限不清,腎盂、腎盞變形擴大,也可用於鑑別各種原因所致的慢性腎衰竭。
此外,對於尿毒症患者來說,還需要定期監測血壓、血糖水平的變化,以便及時調整用藥方案。同時還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攝入過多的鹽分和水分,以免加重水腫和心衰等症狀。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