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是急慢性腎衰竭的終末階段,此時患者的腎臟功能嚴重受損。通常情況下,尿毒症患者早期會出現消化道不適、貧血等非特異性症狀,隨著病情發展還會出現水電解質代謝失衡、酸鹼平衡失調以及心腦血管併發症等情況。
非特異性症狀
消化道不適
由於尿毒症會導致胃腸道血液循環障礙,引起厭食、噁心、嘔吐等症狀,隨病情進展還可能出現腹瀉、腹痛等現象。
貧血
主要是因為尿毒症患者常伴有紅血球生成素減少、鐵缺乏等原因所導致,因此可表現為面色蒼白、乏力、頭暈等貧血症狀。
其他情況
部分尿毒症患者還可伴隨有血壓升高、水腫、呼吸困難、心悸、視物模糊、四肢麻木疼痛、情緒改變、反應遲鈍、性慾減退等表現。
特殊症狀
水電解質代謝失衡
如高鉀血症,主要表現為肌無力、心跳緩慢、早發性心室收縮甚至心臟驟停等;高鈣血症可表現為泌尿系統異常、精神神經異常、骨骼病變等;低血鈉症常見於輕型病例或漏診、治療不及時者,臨床可表現為淡漠、憂鬱、嗜睡、肌肉痙攣、腱反射減弱或消失;低磷血症可能會造成糖耐量降低、繼發性副甲狀腺賀爾蒙增多、纖維化和壞死等;低血壓通常是由於大量蛋白尿所致,嚴重時可引發休克。
酸鹼平衡失調
當身體無法維持正常pH值穩態時,則可出現酸中毒,常見為代謝性酸中毒,可表現為食慾差、嘔吐、呼吸深大、過度換氣等;若同時存在鹼缺失過多的情況,則可能誘發鹼中毒,其典型表現為四肢及口周感覺針扎樣刺痛、煩躁不安、呼吸淺快、體液喪失過多加重等。
心腦血管併發症
包括心律不整、冠狀動脈缺血、心臟衰竭、肺水腫、卒中等,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
此外,還有可能出現營養不良、凝血機制紊亂、反覆感染等情況。建議尿毒症患者一旦確診疾病後立即進行治療,以免延誤病情而危及生命。臨床上常用方法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以及腎臟移植等。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