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膀胱經穴位分佈於身體後側背部,涉及67個穴位,與尿液代謝相關。其功能在於利水、通調下焦氣血、祛風溼、止癢和明目。穴位不通可能導致排尿問題,透過按摩、艾灸、外敷中藥或經絡調理進行保養。
膀胱經穴位的功效
膀胱經穴位具有利水、通調下焦氣血、祛風溼、止癢、明目的功效作用。使用膀胱經穴位時需注意適量,如出現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
利水
膀胱經穴位的利水功效是因為其與人體的泌尿系統密切相關,透過刺激這些穴位可以調節體內水分代謝。此功效可用於治療水腫、尿瀦留等疾病。可透過針灸或按摩膀胱經上的相關穴位進行治療。
通調下焦氣血
通調下焦氣血是由於膀胱經脈循行於下肢後側及背部,腧穴多位於腰背和下肢部,能夠影響到下焦臟腑的功能活動。對於治療便秘、排尿困難等病症有良好的效果。可以透過艾灸、按揉等方式刺激相應腧穴以達到目的。
祛風溼
祛風溼的作用源於中醫認為膀胱經具有通調水道”之功,能促進體內濕邪排出。該作用適用於治療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關節痠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可選取膀胱經上的穴位如委中、崑崙等進行外敷或艾灸。
止癢
止癢主要是因為膀胱經上的穴位能夠調節體內的陰陽平衡,從而達到緩解瘙癢的目的。患者可以對這些穴位進行按摩或者針灸來改善症狀。常用的穴位包括至陰、申脈等。
明目
明目的功效主要得益於膀胱經與肝經相表裡,在功能上相互協調,因此刺激膀胱經上的穴位有助於疏洩肝氣,進而起到明目的作用。對於視力模糊、眼乾澀等問題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可以選擇在晴天中午時分曬太陽,並順摩頭頂正中線後再用食指或中指從前髮際起由上往下推至風池穴10次。
上述提及的所有穴位均需謹慎使用,特別是對於患有高血壓、心臟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來說,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此外,還應注意避免在飯前一小時以及飯後兩小時內進行穴位療法,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膀胱經穴位位置在哪?
膀胱經穴位位置分佈於身體後側背部,從頭到尾共有67個穴位。其中膀胱經的起始穴為睛明穴,在面部正中鼻根部,而終止穴至陰穴位於足小趾爪甲邊際。
睛明
睛明位於目內眥旁0.5寸處,屈光不正患者可按揉此穴改善症狀。
委中
委中位於膝關節後區,膕橫紋中央凹陷下,屈伸膝時出現凹陷處即是本穴所在,主治腰背痛、下肢痿痺等病症。
承山
承山在人體小腿與大腿交界處腓腸肌腹兩側緣的中間,具有舒筋活絡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痔疾、下肢疼痛等。
關元俞
關元俞位於脊柱區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的督脈旁開1.5寸處,按摩此處可以輔助緩解便秘和腹瀉的症狀。
至陰
至陰位於足小趾末節外側,趾甲角旁約0.1寸處,用力掐按該穴位能起到一定的催吐效果。
此外,膀胱經還有其他穴位,建議尋求專業針灸師的幫助以確保正確地刺激這些部位。另外,使用穴位前應清潔雙手,並注意區域性皮膚有無異常情況。

膀胱經穴位不通有哪些症狀?
膀胱經穴位不通可能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困難、尿道灼熱感等症狀。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確定病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尿頻
膀胱經穴位不通,導致氣機不暢,膀胱失去固攝作用,進而引起尿頻的症狀。尿頻主要表現在排尿次數增多,可能伴有尿量減少的情況。
尿急
當存在膀胱經穴位不通時,可能會導致膀胱的氣化功能受到阻礙,使膀胱內的蓄積壓力增高,從而引發尿急的現象。尿急通常伴隨有強烈的排尿慾望,且難以控制,有時甚至會出現尿失禁的情況。
尿痛
膀胱經穴位不通可能導致區域性血液循環受阻,發炎因子刺激尿路黏膜,引起尿道括約肌痙攣和疼痛感。尿痛常表現為排尿時出現刺痛或灼熱感,一般集中在尿道口周圍。
排尿困難
由於經絡不通,氣血執行受阻,影響到膀胱的正常生理功能,導致排空障礙,出現排尿困難的症狀。排尿困難是指排尿時感到費力、尿流變細或需要用力憋氣才能排尿,嚴重時可引起尿瀦留。
尿道灼熱感
如果患者存在膀胱經穴位不通的問題,則會導致體內溼熱之邪侵襲下焦,此時容易上火,火熱之邪會灼傷津液,故而出現尿道灼熱感。這種症狀通常在排尿結束時更為明顯,同時可能伴隨有尿液顏色改變和異味。
針對膀胱經穴位不通引起的上述症狀,建議進行尿常規、超音波檢查等以評估泌尿系統的狀況。治療措施包括針灸療法、中藥調理等中醫方法,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日常生活中,還應注意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避免過度疲勞和長時間坐著不動,以減輕相關不適症狀。
膀胱經穴位如何去保養?
膀胱經穴位的保養可以採取穴位按摩、艾灸療法、中藥外敷、經絡調理等方法。如果症狀沒有改善或者加重,應儘快就醫以獲得適當的治療。
穴位按摩
選擇膀胱經上的特定穴位,如委中、崑崙等,進行輕柔旋轉按壓或拍打。此方法可促進氣血流通,緩解肌肉緊張和疼痛。對於因長期久坐或不良姿勢導致的背部痠痛有一定效果。
艾灸療法
使用點燃後的艾條懸置於選定穴位上方3-5公分處,使溫熱感傳至體內以達到治療目的。透過刺激穴位來調節臟腑功能,從而改善相關疾病狀態。適用於寒溼體質引起的腰腿痠軟等症狀。
中藥外敷
將適量的當歸、川芎、白芷等中藥材研磨成粉末後加入酒中調製成糊狀,然後均勻塗抹於患處並加以適當力度按摩。該方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功效,能夠有效緩解由外傷所導致的區域性腫脹及淤青現象。
經絡調理
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運用針刺、拔罐等方式作用於膀胱經,旨在調整其功能紊亂狀況。此舉有助於平衡身體內部環境,並可輔助改善諸如失眠多夢、遺精滑洩一類與該經脈關聯性較高的症狀表現。
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避免過度勞累,以免加重不適症狀。若症狀持續不緩解或者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便進行進一步檢查和診治。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