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出現寒冷症狀的原因較多,可能與代謝性酸中毒、水電解質失衡等原發疾病有關,也可能與末梢循環障礙、自律神經失調、甲狀腺功能減退以及藥物因素影響等繼發原因有關。
原發原因
代謝性酸中毒
由於尿毒症患者的腎臟功能衰竭,導致體內多餘的乳酸、酮體堆積在體內而不能及時排出,從而引起酸性物質堆積並產生大量熱量,此時身體產熱減少,散熱增加,就會出現畏寒的情況。此外,還可能會伴隨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
水電解質失衡
由於尿毒症患者腎小球濾過率下降,使血液中的水分和電解質含量異常改變,若血鉀升高可抑制肌肉的興奮性,降低其收縮力,並且會抑制細胞膜上的鈉鉀泵活性,造成低電導而發生傳導阻滯,進而影響心臟的功能,當心輸出量減少時,身體供血不足,就可能出現冷的感覺。同時還會伴有反應遲鈍、意識淡漠、嗜睡或昏迷等情況。
其他原因
如營養不良、免疫系統失調等原因也可誘發上述情況,建議積極尋找誘因,遵醫囑進行針對性治療。
繼發原因
末梢循環障礙
由於尿毒症患者長期透析或者病情較重,會導致末梢循環障礙,血液循環速度緩慢,身體末端供氧不足,因此會出現怕冷的症狀,一般還可表現為手腳冰涼、面色蒼白、精神萎靡等。
自律神經失調
由於尿毒症患者長期受到病痛折磨,容易對生活失去信心,長時間處於消極情緒中,從而導致自律神經失調,調節體溫的能力下降,也會出現上述不適。
甲狀腺功能減退
由於尿毒症患者常服用利尿劑來排洩水分,而保留下大量的甲狀腺素,刺激促甲狀腺素分泌增多,進一步促進甲狀腺增生肥大,合成更多的甲狀腺素,致使甲狀腺功能亢進,如果外源性的補充甲狀腺素,則可以改善這種現象。但若是患有慢性甲狀腺炎,或是有甲狀腺切除手術史,可能導致自身合成甲狀腺素能力減弱,無法滿足身體需求,就會影響身體正常生理活動,從而出現上述表現,通常還可表現為記憶力減退、關節疼痛、皮膚乾燥無光澤等。
藥物因素
部分尿毒症患者需要使用血管張力素轉化酵素抑制劑(ACEI)類降壓藥,比如卡托普利(Captopril)、益壓穩(Enalapril)等,這類藥物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可以使血壓迅速下降,嚴重者甚至會造成休克,從而引發冷汗、四肢冰冷、血壓驟然下降的表現。
臨床中心臟、腦、腎臟是維持生命的基本器官,在臨床上三者之一出現問題均有可能危及生命,故日常生活中應避免熬夜勞累,保持規律作息,適當運動鍛鍊以加強免疫力。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