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兒泌尿道感染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尿路阻塞或解剖結構異常。主要症狀包括尿頻、尿急和血尿。治療需針對具體原因進行,可採用抗生素、中藥外敷、膀胱訓練等方法,並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對於免疫功能低下者是必要的。
小兒泌尿道感染的症狀
小兒泌尿道感染可能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尿道灼熱感、血尿等症狀。由於泌尿道感染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適當的治療。
尿頻
由於病原體侵入泌尿系統,導致膀胱和尿道黏膜受到刺激,出現頻繁排尿的現象。尿頻主要表現在小兒每日排尿次數明顯增多,且每次排尿量較少。
尿急
當發炎因子刺激周圍組織時,會導致神經反射性興奮,使患者出現尿急的症狀。尿急通常表現為患兒突然想要排尿,並且難以控制。
尿痛
如果感染累及尿路黏膜或深層組織,會引起區域性發炎反應和水腫,導致排尿時疼痛。尿痛可能集中在尿道口或陰莖前端,但也可能是整個下腹部的不適感。
尿道灼熱感
在泌尿系感染的情況下,細菌產生的毒素以及身體免疫應答產生的細胞因子會刺激尿道黏膜,引起灼熱感。尿道灼熱感往往是在排尿後出現,可能伴有刺痛或燒灼感。
血尿
當泌尿系統的黏膜受損、微血管破裂出血時,血液隨尿液排出形成血尿。血尿通常為鮮紅色或茶色,有時可伴隨泡沫狀尿液。
針對小兒泌尿道感染,建議進行尿常規檢查、尿培養等以確定致病菌型別。治療措施包括抗生素治療,如希復欣敏(Cefixime)顆粒、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Amoxicillin+Clavulanate)等。家長應注意觀察孩子的排尿情況,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避免過度勞累,確保充足的休息時間。
小兒泌尿道感染的病因
小兒泌尿道感染可能是由尿路阻塞、先天性膀胱畸形、長期留置尿管、免疫功能低下或尿路解剖結構異常引起的,需根據具體因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明確診斷。
尿路阻塞
尿路阻塞導致尿液流動受阻,細菌滋生引起感染,引發泌尿道感染。對於輕度的下泌尿道阻塞,可透過藥物治療緩解症狀,如α感受器拮抗劑多薩坐辛(Doxazosin)等。重症則需手術解除阻塞,比如經皮腎鏡取石術、輸尿管切開取石術等。
先天性膀胱畸形
先天性膀胱畸形影響了正常的排洩功能,易發生感染。針對先天性膀胱畸形的治療通常需要手術矯正,例如膀胱擴大術或膀胱頸成形術。
長期留置尿管
長期留置尿管會導致尿道黏膜傷害,增加細菌侵入尿路的風險,從而誘發感染。在使用長期留置尿管時,應定期更換尿管,並採取措施減少感染風險,如使用抗菌塗層尿管。
免疫功能低下
免疫功能低下的個體對抗感染的能力較弱,容易受到細菌入侵而發生感染。提高免疫力是預防泌尿系感染的關鍵,可以透過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和充足休息來實現。
尿路解剖結構異常
尿路解剖結構異常可能導致尿液引流不暢,細菌易於滯留並繁殖,進而引發感染。對於存在尿路解剖結構異常的患者,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微創手術,如輸尿管鏡碎石術、腹腔鏡手術等。
患兒家屬應注意觀察孩子的排尿情況及是否有發燒、腰痛等症狀,若持續高燒不退,則需及時就醫。必要時,可遵醫囑進行尿常規檢查、尿培養以及影像學檢查,以評估病情嚴重程度及指導後續治療。

小兒泌尿道感染怎麼治療?
小兒泌尿道感染可採取抗生素治療、中藥外敷、膀胱訓練、引流術等方法進行治療。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及時就醫。
抗生素治療
抗生素治療通常遵醫囑使用如頭孢菌素(Cephalosporins)或氟喹諾酮(Fluoroquinolone)類藥物,根據患兒年齡和體重計算劑量,連續服用數日。該措施針對細菌性感染,可有效殺滅致病菌。選擇口服或靜脈注射方式以確保快速起效並減少抗藥性風險。
中藥外敷
將適量的金銀花、連翹等中藥材加水煎煮後過濾取汁液,冷卻後外敷於患處。中醫認為泌尿道感染多由溼熱下注引起,上述藥材具有清熱解毒、利溼消腫的功效;外敷有助於緩解區域性不適症狀。
膀胱訓練
膀胱訓練包括定時排尿及盆底肌肉鍛鍊,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此方法旨在恢復膀胱正常功能,減輕因頻繁排尿引起的不適感。透過建立規律排尿習慣來改善儲尿能力。
引流術
在醫生操作下進行手術,移除可能導致感染的阻塞物或擴張狹窄部位。該措施直接解決了由於結構異常導致的尿流不暢問題,從而減少了細菌滯留時間與濃度,幫助控制感染。
家長應密切監測孩子的病情變化,定期複查以評估治療效果。同時,鼓勵孩子多喝水促進細菌排出,並保持會陰部清潔乾燥,避免穿緊身褲造成摩擦刺激。
小兒泌尿道感染如何去預防?
小兒泌尿道感染的預防有尿布及時更換、適當飲水量增加、保持會陰部衛生、避免膀胱刺激物攝入、免疫功能低下者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尿布及時更換
尿布及時更換可以減少尿液與皮膚的接觸時間,降低細菌感染風險。在嬰幼兒時期,家長應注意觀察寶寶排尿情況,避免尿布長時間處於潮溼狀態。
適當飲水量增加
適當飲水量增加有助於促進排尿,沖刷泌尿道,減少細菌滯留機會。對於學齡前兒童,家長應鼓勵孩子多喝水,並定時提醒他們去上廁所。
保持會陰部衛生
保持會陰部衛生可減少細菌滋生和定植,對預防泌尿系感染有積極作用。每天用溫水為孩子清洗外陰部,尤其是在大小便後要及時清理乾淨。
避免膀胱刺激物攝入
避免膀胱刺激物如咖啡因、酒精等可減少膀胱黏膜傷害,降低感染機率。限制孩子日常攝入含咖啡因飲料及酒精類飲品,特別注意不要空腹喝冰鎮啤酒。
免疫功能低下者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受致病菌侵襲,透過藥物干預可有效控制感染發生。對於存在免疫缺陷或長期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孩子,可在醫師指導下考慮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若小兒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適當的診斷和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