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腎臟病是一種進展性疾病,其症狀包括尿量減少、水腫、疲勞、噁心和食慾不振。該疾病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等。治療需針對具體病因進行,並可採用飲食療法、血壓控制、降血脂治療、血糖管理及腎功能支援治療等措施。預防方面,生活方式干預、血壓控制、血糖管理、體重管理和定期體檢是有效的預防策略。
慢性腎臟病的症狀
慢性腎臟病的症狀包括尿量減少、水腫、疲勞、噁心和食慾不振。這些症狀可能表明腎臟功能受損,建議及時就醫以評估和治療。
尿量減少
慢性腎臟病患者腎功能受損,導致水分和廢物在體內滯留,從而引起尿量減少。尿量減少可能伴隨有尿液顏色深、氣味重等現象。這種症狀通常是因為身體無法有效地過濾血液中的廢物和多餘的液體。
水腫
由於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腎小球濾過率降低,會導致體內的水鈉瀦留,進而引發水腫的症狀。水腫多從眼瞼開始,逐漸蔓延至下肢、腳踝等部位,並伴有體重增加的情況。
疲勞
當患有慢性腎臟病時,可能會出現貧血的現象,而貧血會使得身體組織供氧不足,所以會出現乏力、易疲勞等症狀。患者還會感到頭暈、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尤其是在早晨起床後感覺特別明顯。
噁心
慢性腎臟病會影響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導致食物在胃腸內停留時間延長,產生氣體並刺激胃黏膜,引起噁心的感覺。噁心常伴隨著嘔吐、食慾減退等症狀,嚴重者甚至可能出現口臭、口腔潰瘍等情況。
食慾不振
慢性腎臟病患者由於毒素積累和代謝異常,會引起食慾下降、消化不良等症狀。患者還可能會出現腹脹、腹瀉等症狀,長期食慾不振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影響病情恢復。
針對慢性腎臟病的症狀,建議進行尿常規檢查、腎功能檢測以評估腎臟狀況。治療措施包括控制血壓、血糖水平以及遵循醫囑使用保腎藥物,如卡托普利(Captopril)、硝苯地平(Nifedipine)等。患者平時應注意避免高鹽飲食,保持規律的運動,定期監測腎功能指標,及時發現並處理潛在的問題。
慢性腎臟病的病因
慢性腎臟病的病因可能包括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慢性腎絲球腎炎、多囊腎和尿酸性腎病等,治療需根據具體病因進行。患者應儘快就醫以評估病情並接受適當治療。
糖尿病腎病
高血糖導致微血管病變,影響腎臟血液供應和功能,長期發展可引起蛋白尿、水腫等。控制血糖是治療的關鍵,如遵醫囑使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定期監測血糖水平以調整治療方案。
高血壓腎病
持續的高血壓會導致腎小球內壓力增高,進而傷害腎小球基底膜及腎小管細胞,出現蛋白尿、夜尿增多等症狀。患者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硝苯地平(Nifedipine)、卡托普利(Captopril)等藥物進行降血壓治療。
慢性腎絲球腎炎
慢性腎絲球腎炎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雙側腎臟瀰漫性發炎改變,表現為血尿、蛋白尿、水腫和高血壓,最終導致腎功能減退。該疾病通常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進行治療,包括服用百令膠囊、海昆腎喜膠囊等保腎藥物以及應用甲基普立朗錠(Methylprednisolone)注射液、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注射液等免疫抑制劑。
多囊腎
多囊腎是一種遺傳性疾病,由於基因突變導致腎臟多個囊泡狀結構形成,壓迫正常的腎組織,逐漸破壞腎單位,使腎臟失去正常的功能。對於多囊腎的治療主要是延緩疾病的進展,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非布索坦(Febuxostat)片降低血清中的尿酸濃度,預防痛風的發生。
尿酸性腎病
尿酸結晶沉積於腎臟,會引起尿酸性腎結石、尿酸性腎病等,嚴重時可導致慢性腎衰竭。患者可以遵照醫生的指導透過服用異嘌呤醇(Allopurinol)、非布索坦(Febuxostat)片等藥物來抑制尿酸生成,從而緩解不適症狀。
建議定期進行腎功能檢查,包括尿常規、腎小球濾過率測定等,以評估病情變化。飲食方面需注意低鹽、低脂、優質低蛋白的原則,避免食用高普林食物,如動物肝臟、海鮮等,以免加重腎臟負擔。

慢性腎臟病怎麼治療?
慢性腎臟病的治療可採取飲食療法、控制血壓、降血脂治療、血糖控制、腎功能支援治療等措施。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飲食療法
患者需要調整日常飲食,減少蛋白質攝入量,並增加低鹽、低脂食物的比例。合理的飲食結構有助於減輕腎臟負擔,改善病情進展。
控制血壓
透過藥物治療如使用卡托普利(Captopril)、硝苯地平(Nifedipine)等來降低血壓水平。高血壓是慢性腎病的常見併發症之一,控制血壓可以減緩腎功能惡化速度。
降血脂治療
採用他汀類藥物如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進行降脂治療。高脂血症會加重動脈粥狀硬化的發生與發展,進而影響腎臟供血不足,導致腎功能下降。
血糖控制
透過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注射等方式控制餐後血糖值。高血糖狀態可加速微血管病變程序,引起糖尿病腎病的發生和發展;良好的血糖管理有助於延緩腎損害進展。
腎功能支援治療
根據具體情況給予相應藥物以保護腎功能,例如遵醫囑服用百令膠囊、海昆腎喜膠囊等中成藥。該措施旨在透過營養支援和對症治療來緩解症狀,但並不能治愈疾病本身。
在慢性腎臟病的管理過程中,患者應避免食用高磷食品,如加工肉類和某些奶製品。定期監測腎功能指標至關重要,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可能的併發症。
慢性腎臟病如何去預防?
慢性腎臟病的預防可以透過生活方式干預、血壓控制、血糖管理、體重管理以及定期體檢來實現。
生活方式干預
透過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和戒菸限酒來降低慢性腎臟病的風險。提倡低鹽、低脂、高纖維的飲食結構,保持適當的體重,並定期進行運動。
血壓控制
高血壓是導致腎功能損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控制血壓有助於保護腎臟健康。建議患者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降壓藥物,如硝苯地平(Nifedipine)、氨氯地平(Amlodipine)等,將血壓維持在正常範圍內。
血糖管理
高血糖狀態會加重腎臟負擔,增加腎臟傷害風險,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預防或延緩腎臟病變進展。對於糖尿病患者,應遵循醫囑調整飲食結構並定時監測血糖水平,以確保血糖穩定。
體重管理
超重或肥胖會增加腎臟疾病的發生機率,減輕體重可以改善代謝異常,減少對腎臟的壓力。鼓勵患者採取健康的飲食習慣,避免暴飲暴食,同時結合適當的運動計劃,如每天快走30分鐘等。
定期體檢
定期體檢可以幫助早期發現潛在的腎臟問題,及時採取措施進行干預。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的身體檢查,包括尿液分析、腎功能測試等專案。
如果出現尿量改變、水腫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以便評估腎臟狀況。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