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腸桿菌泌尿道感染的症狀包括尿頻、尿急、尿痛等,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針對不同原因,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治療通常採用抗生素、多飲水和適當休息等方法,並建議採取預防措施來降低風險。
大腸桿菌泌尿道感染的症狀
大腸桿菌泌尿道感染的症狀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腰痛和發燒。
尿頻
由於大腸桿菌在泌尿系統繁殖,刺激膀胱壁產生頻繁的排尿反射。患者可能會感到尿意強烈但每次排尿量較少,同時還可能伴隨尿道灼熱感或刺痛。
尿急
當大腸桿菌侵入泌尿系統時會引起發炎反應,導致膀胱肌肉過度活動,進而引發尿急症狀。患者會突然出現強烈的排尿慾望,難以控制。
尿痛
泌尿道感染時,細菌產生的毒素以及發炎因子會導致尿道黏膜充血水腫,敏感度增加,在排尿時就會引起疼痛。疼痛通常位於恥骨上方或者腰部,有時可放射至陰莖頭部。
腰痛
如果大腸桿菌引起的泌尿道感染進一步發展,發炎可能會向上蔓延到腎臟,此時腎盂與輸尿管連接處發生擴張或痙攣,從而引起腰部腸絞痛。疼痛多為持續性鈍痛或陣發性加劇,還可能伴有噁心嘔吐等症狀。
發燒
嚴重的大腸桿菌泌尿道感染可能導致全身免疫系統的啟用,體溫調節中樞受到影響而使身體產熱增多。患者可能出現畏寒、發燒等現象,高燒可達39℃以上,同時還會伴有頭痛、乏力等不適。
確診大腸桿菌泌尿道感染後需及時就醫診治以避免病情進展。醫生可能會開具抗生素治療,如賽普沙辛(Ciprofloxacin)、諾弗灑欣(Norfloxacin)等藥物進行治療。
大腸桿菌泌尿道感染的病因
大腸桿菌泌尿道感染的病因可能由大腸桿菌血清型O6、大腸桿菌血清型O167、尿路解剖結構異常、免疫功能低下、長期留置尿管等引起,需根據具體因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便獲得適當的治療。
大腸桿菌血清型O6
大腸桿菌血清型O6含有尿素(Urea)酶,能分解尿素(Urea)產生氨,使菌體周圍形成一個高濃度的鹼性環境,該環境可抑制某些需氧菌生長,而幫助自身在腸道中的存活力。當這種細菌進入泌尿系統時,會利用其產生的氨來中和尿液中的酸度,從而改變尿路的pH值,為自身的繁殖提供適宜條件。針對此病因引起的大腸桿菌泌尿道感染,可以使用阿莫西林(Amoxicillin)克拉維酸鉀(Clavulanate)進行治療,該藥物對革蘭氏陰性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能夠有效抑制大腸桿菌血清型O6的繁殖。
大腸桿菌血清型O167
大腸桿菌血清型O167是一種寄生於人體結腸的正常菌群,在特定條件下可能成為致病菌並侵入泌尿系統。該菌株具有耐受低pH值的能力,並且可以在缺氧環境中存活,這使其能夠在尿道內定植並引發感染。對於由大腸桿菌血清型O167引起的泌尿道感染,抗生素是主要治療方法,如賽普沙辛(Ciprofloxacin)、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等。
尿路解剖結構異常
尿路解剖結構異常包括先天性畸形或後天性疾病導致的狹窄、阻塞等情況,這些異常會導致尿流不暢,增加尿液與大腸桿菌接觸的時間,進而促進感染的發生。針對此類情況,需要透過手術的方式進行處理,例如輸尿管擴張術、輸尿管切開取石術等。
免疫功能低下
免疫功能低下可能導致身體無法有效地抵禦大腸桿菌入侵,使得該菌株易於在泌尿系統內定居並引發感染。提高免疫力是預防此類泌尿道感染的關鍵。可透過合理飲食、規律運動以及必要時服用增強免疫力的藥物來實現。
長期留置尿管
長期留置尿管會引起尿路黏膜傷害,破壞正常的防御機制,使大腸桿菌更容易附著於受損部位並引發感染。減少長時間留置尿管的時間是降低風險的有效措施。若必須長期保留,則應定期更換尿管以減少感染機會。
建議患者注意個人衛生,尤其是外陰及肛門周圍的清潔,避免過度使用消毒劑以防損害尿道黏膜。同時,還應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量,以促進排尿,有助於沖刷掉潛在的致病菌。

大腸桿菌泌尿道感染怎麼治療?
大腸桿菌泌尿道感染可採取抗生素治療、多飲水、適當休息、避免辛辣食物等方法進行治療。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抗生素治療
在確診大腸桿菌泌尿道感染後,醫生會根據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性測試結果開具相應抗生素口服或注射給藥。選用針對大腸桿菌的β-內醯胺類、氟喹諾酮(Fluoroquinolone)類等抗生素可有效抑制其生長與繁殖,緩解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
多飲水
患者需要增加每日水分攝入量,保持排尿頻繁,促進細菌排出體外。充足的水分有助於稀釋尿液濃度,減少發炎因子刺激膀胱壁,並降低發生尿道結石的風險。頻繁排尿也有助於沖刷掉潛在的致病菌。
適當休息
患者應避免劇烈運動,保證充足睡眠時間,以利於身體恢復。適當休息可以減輕因感染引起的不適感,提高身體免疫力對抗病原體;充足的睡眠幫助內分泌系統正常工作,促進新陳代謝及免疫功能提升。
避免辛辣食物
患者在患病期間應暫時停止食用辣椒、芥末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可能會導致尿路黏膜受到刺激,加重尿頻、尿急以及尿痛的症狀,不利於疾病的恢復。
在治療大腸桿菌泌尿道感染的同時,建議患者定期複查,監測病情變化,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可能出現的併發症。
大腸桿菌泌尿道感染如何去預防?
大腸桿菌泌尿道感染可透過保持個人衛生、多飲水與適當運動、避免長時間憋尿、使用免洗尿路護理裝置、定期進行健康檢查等預防措施來降低風險。
保持個人衛生
大腸桿菌泌尿道感染的預防主要是透過減少細菌進入泌尿系統的途徑,保持個人衛生可以降低細菌汙染的風險。患者應經常清洗外陰和肛門區域,並在如廁後從前向後擦拭以避免將細菌帶入尿道口。
多飲水與適當運動
多飲水有助於增加排尿量,促進細菌排出體外;適當運動可增強身體免疫力,減少大腸桿菌定植的機會。建議每天至少飲用8杯水,並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和時間。
避免長時間憋尿
長時間憋尿會導致尿液滯留於膀胱內,為大腸桿菌提供滋生和繁殖的條件。鼓勵人們每2-3小時排一次小便,特別是在長時間坐著不動時更要注意及時起身走動。
使用免洗尿路護理裝置
使用免洗尿路護理裝置可以有效防止交叉感染,減少大腸桿菌傳播的機會。在醫療機構中,醫護人員應指導患者正確佩戴和使用免洗尿路護理裝置,並按規定時間更換。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可以幫助早期發現並治療潛在的泌尿系統疾病,從而降低大腸桿菌泌尿道感染的風險。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的身體檢查,特別是對於有家族史或既往病史的人群。
若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以便獲得適當的診斷和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