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腎小管酸血症是一種腎臟疾病,病因多樣,包括遺傳性腎小管疾病、原發性腎小管酸血症等。患者可能表現為多尿、煩渴等症狀,診斷通常涉及尿液分析和電解質水平檢測。治療措施包括枸櫞酸合劑、氫氧化鋁等藥物,並建議高鈣飲食以改善症狀。
腎小管酸血症的症狀
腎小管酸血症的症狀包括多尿、煩渴、疲勞、生長遲緩、佝僂病等,這些症狀可能表明腎臟功能異常。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進行相關檢查和治療。
多尿
腎小管酸血症由於腎臟排洩氫離子和重吸收碳酸氫鹽的功能障礙,導致體內酸鹼平衡失調。此時身體為了改善這種不平衡會透過增加尿液排出以降低酸度。該症狀主要影響腎臟的急尿管和遠曲小管,這些部位負責調節尿液中的電解質濃度。
煩渴
腎小管酸血症時,由於酸性代謝產物在體內的積累,會導致口乾舌燥的感覺,從而引起煩渴的症狀。該症狀與下視丘滲透壓感受器有關,當血液中鈉離子濃度升高刺激滲透壓感受器時,會引起大腦口渴中樞興奮,進而產生煩渴感。
疲勞
腎小管酸血症會影響鈣、磷等電解質的吸收和利用,導致身體缺乏必要的能量儲備,引發疲勞。該症狀可能與肌肉組織得不到足夠的電解質支援有關,電解質不足可能導致肌肉收縮力下降,進而出現疲勞的情況。
生長遲緩
腎小管酸血症患者可能存在營養不良的問題,這可能是由於長期腹瀉或嘔吐引起的水電解質紊亂所致。生長激素的分泌受多種因素調控,其中也包括血漿鈣水平。低鈣血癥是腎小管酸血症的一個常見併發症,而鈣是促進生長激素釋放的重要因子之一。
佝僂病
腎小管酸血症可導致維生素D活化減少,使得腸道對鈣的吸收受到限制,進而影響骨骼健康。佝僂病通常發生在兒童時期,是因為兒童的骨骺板尚未閉合,需要大量的鈣來幫助骨骼成熟和硬化。
針對腎小管酸血症的症狀,可以進行血液生化檢查、尿液分析以及電解質水平檢測。治療措施可能包括補充電解質溶液、使用檸檬酸鉀或其他適當的藥物調整酸鹼平衡。患者應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避免脫水,並根據醫囑定期監測電解質水平。
腎小管酸血症的檢查
腎小管酸血症的檢查可能包括尿液酸鹼度測定、血氣分析、電解質水平檢測、腎小管功能測試和碳酸氫鹽重吸收試驗。鑑於腎小管酸血症可能影響鈣代謝,建議患者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相關檢查。
尿液酸鹼度測定
透過檢測尿液的pH值來評估腎臟調節酸鹼平衡的能力,有助於診斷腎小管酸血症。患者在醫院或診所採集新鮮中段尿液樣本,並立即進行即時尿液分析儀測試。
血氣分析
該檢查可確定是否存在呼吸性或代謝性酸鹼失衡,幫助診斷腎小管酸血症。醫生抽取血液樣本後,在實驗室中測量其中氧氣、二氧化碳和氫離子濃度。
電解質水平檢測
檢測體內鈣、磷、鈉等電解質是否異常,以輔助診斷腎小管酸血症。通常採用空腹採血方式,可在門診完成;結果包括多種微量元素含量。
腎小管功能測試
透過評估腎小管對不同物質的重吸收能力,協助診斷腎小管酸血症。一系列特殊飲食及藥物干預下進行,涉及多項實驗專案如利尿劑試驗等。
碳酸氫鹽重吸收試驗
此試驗旨在評估腎臟對碳酸氫鹽的重吸收能力,為診斷腎小管酸血症提供依據。患者口服一定量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後收集尿液,觀察其碳酸氫鹽含量變化。
上述各項檢查前,應避免攝入可能影響電解質平衡的食物或飲料,如高糖食品與含咖啡因飲料。

腎小管酸血症病因
腎小管酸血症的病因包括遺傳性腎小管疾病、原發性腎小管酸血症、繼發性腎小管傷害、藥物毒性作用以及急性間質性腎炎。
遺傳性腎小管疾病
由於基因突變導致腎臟轉運蛋白功能障礙,進而影響碳酸氫鹽的重吸收和排洩。常表現為生長遲緩、佝僂病或骨軟化症等骨骼異常,並可伴有代謝性酸中毒症狀。
原發性腎小管酸血症
是指先天性或後天的腎小管對HCO3-重吸收缺陷引起的一組臨床症候群,其主要病理生理機制是遠端腎小管泌氫不足或近曲小管碳酸酐酶活性降低所致。患者可能出現疲勞、食慾減退等症狀,嚴重時會導致慢性腎衰竭。
繼發性腎小管傷害
如糖尿病腎病、重金屬中毒等,這些因素會直接損害腎小管細胞結構與功能,造成腎小管萎縮、纖維化甚至消失,使腎小管分泌H+及再吸收NaHCO3能力下降而發生高氯性代謝性酸中毒。
藥物毒性作用
某些藥物可能會干擾腎小管的功能,如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等,長期使用可能導致腎小管受損,進一步引發腎小管酸血症。患者可能因用藥不當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的症狀。
急性間質性腎炎
該疾病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腎間質發炎反應,如感染、過敏反應等,發炎因子刺激下會引起腎組織水腫、充血,若累及腎小管上皮細胞,則會影響腎小管對酸鹼平衡物質的處理能力,從而誘發腎小管酸血症的發生。患者會出現尿量減少、發燒、乏力等症狀。
對於腎小管酸血症,建議進行血液生化檢查、電解質分析以評估是否存在低血鉀症,同時還需要做尿液分析、頭顱MRI掃描來排除潛在的原因。針對不同型別的腎小管酸血症,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醛固酮感受器拮抗劑螺內酯(Spironolactone)可用於治療失鹽型腎小管酸血症,補鈉治療則適用於經典型腎小管酸血症。
腎小管酸血症如何治療?
腎小管酸血症可以透過枸櫞酸合劑、氫氧化鋁、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氯化鉀、維生素D治療。如果症狀沒有改善或者加重,應立即就醫。
枸櫞酸合劑
透過口服或靜脈注射的方式給予患者枸櫞酸合劑,通常包括檸檬酸和枸櫞酸鉀等成分。該合劑能增加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從而減少尿液中的鈣排洩量。適用於治療腎小管酸血症引起的低血鈣症。
氫氧化鋁
氫氧化鋁可透過口服給藥,劑量依醫囑而定,一般每日一次。此藥物能夠中和胃酸,在腸道內緩慢釋放鹼性物質以提高尿液pH值,並且還具有吸附膽鹽的作用。可改善因腎小管功能障礙導致的代謝性酸中毒。
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
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通常採用口服方式攝入,根據需要調整劑量。該藥物可以改善由腎小管酸血症引起的電解質失衡問題。其作用機制是增加體內的碳酸氫鹽濃度,降低血液酸度。
氯化鉀
氯化鉀可能透過口服、靜脈注射等方式給藥,具體用法和劑量需遵照醫生指導。補充缺乏的鉀元素有助於恢復正常的電解質平衡,緩解由低血鉀症造成的症狀。適合治療因腎小管酸血症引發的電解質紊亂。
維生素D治療
維生素D可以透過口服或肌肉注射的形式給予患者,劑量依據醫囑確定。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吸收利用,進而影響腎臟對磷的調節,達到改善低磷血癥的目的。對於存在骨軟化風險的腎小管酸血症患者有益。
在實施上述治療措施的同時,應注意避免高鈣飲食,以免加重腎臟負擔。此外,定期監測電解質水平和腎功能指標也是必要的,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腎小管酸血症的飲食推薦
腎小管酸血症的飲食推薦如下所述:
高鈣食物
高鈣食物可以促進腎臟對鈣離子的重吸收,有助於改善低血鈣症狀。患者可適當食用牛奶、乳酪等富含鈣質的食物。
鹼性食物
鹼性食物可以幫助中和體內的酸性物質,改善代謝紊亂引起的電解質失衡。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鹼性食品有菠菜、青花菜等。
優質蛋白類食物
優質蛋白類食物能夠補充身體所需的氨基酸,幫助維持身體正常生理功能。適合腎小管酸血症患者的蛋白質來源包括雞蛋、瘦肉以及魚類等。
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
維生素D能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並且提高骨骼健康水平,減少因該病引起的相關併發症發生率。沙丁魚罐頭、蛋黃等食物中含有一定量的維生素D。
限制鈉鹽攝入
限制鈉鹽攝入有助於控制血壓並預防水腫的發生,但需注意避免過度限制導致營養不良。建議使用香料增加食物口感,如咖喱粉或孜然等。
此外,還需定期監測血液中的電解質平衡情況,及時調整飲食結構以適應病情變化。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