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換腎是一種治療慢性腎臟疾病的手段,針對不同的病因需要進行針對性治療。換腎後需監測尿量和顏色以評估腎功能。在接受換腎治療時,應進行多種檢查以確定患者狀況,並接受透析、手術、藥物管理等綜合治療。飲食方面需注意營養均衡及避免高鉀食物。
換腎的症狀
換腎後,尿量減少、尿液顏色改變可能是腎功能衰竭症狀。如果伴有水腫、高血壓等情況,建議及時就醫以評估腎功能狀態。
尿量減少
由於腎功能衰竭導致體內水分瀦留,腎臟不能有效地過濾血液中的廢物和多餘的液體,從而引起尿量減少。主要表現為排尿次數減少、每次尿量也相應減少,可能伴有夜間多次起夜的情況。
尿液顏色改變
當患者進行換腎手術後,可能會出現泌尿道感染等併發症,此時發炎因子刺激尿道黏膜,使尿液的顏色發生改變。尿液顏色可呈紅色或棕色,同時可能伴隨尿頻、尿急等症狀。
腎功能衰竭症狀
腎功能衰竭時,腎臟無法正常工作,導致毒素在體內積累,這些毒素會刺激神經系統,引起頭痛的症狀。頭痛通常位於雙側太陽穴區域,並可能隨著病情進展而加重。
水腫
與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有關,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會導致體內的水鈉瀦留,進而引發水腫。水腫首先出現在身體低垂部位,如早晨起床時眼瞼及顏面部水腫,嚴重者還會出現下肢水腫。
高血壓
高血壓可能是由慢性腎病引起的,因為腎臟受損可能導致血壓調節機制失衡。高血壓通常表現為持續的高壓狀態,可能伴有頭痛、眩暈等症狀。
針對上述症狀,建議進行血常規、尿常規、腎功能檢查以及超音波檢查來評估腎功能。治療措施可能包括藥物治療,如控制高血壓的降壓藥和改善腎功能的保腎藥。患者應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避免高鹽飲食,定期監測血壓和腎功能指標。
換腎的檢查
換腎前需要進行尿液分析、血液生化檢查、超音波檢查、CT掃描和活檢等檢查。鑑於換腎是一項重大手術,建議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相關檢查和治療。
尿液分析
尿液分析可評估腎臟的功能和健康狀況,有助於診斷是否存在腎功能異常。通過觀察尿液的顏色、透明度、pH值以及蛋白質、葡萄糖等指標來判斷腎臟是否正常工作。
血液生化檢查
血液生化檢查可以檢測肌酐、尿素氮等指標,以確定腎臟的工作效率。抽取靜脈血樣,並在實驗室中測量各種化學物質的濃度。
超音波檢查
超音波檢查是一種無創且非侵入性的方法,用於評估腎臟大小、結構及位置。患者平躺下,醫生使用一個小型裝置貼於腹部表面來回移動進行掃描。
CT掃描
CT掃描能夠提供更為詳細的影像資訊,幫助發現潛在問題如結石或腫瘤。患者仰臥於專用平臺上,在操作員指導下完成一系列體位調整並接受輻射劑量較大的輻射暴露。
活檢
活檢是移除一小部分組織樣本進行顯微鏡下分析,以確定是否存在疾病跡象。區域性麻醉後從腎臟取下一小塊組織送至實驗室進行病理學評估。
上述所有檢查前,應避免進食高蛋白食物至少8小時,以免影響尿液分析結果。

換腎病因
換腎可能是由尿毒症、糖尿病腎病、慢性腎衰竭、高血壓腎病或多囊腎引起的,需根據具體因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明確診斷。
尿毒症
尿毒症是慢性腎病的終末期,腎臟功能嚴重受損導致廢物和液體在體內積累,引發一系列中毒症狀。透析治療如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可幫助清除體內的廢物和液體,緩解尿毒症的症狀。
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是由於長期高血糖引起的微血管病變,傷害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進而影響腎臟的功能。控制血糖水平通常透過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注射進行管理,例如二甲雙胍(Metformin)、岱蜜克龍(Gliclazide)等。
慢性腎衰竭
慢性腎衰竭是由多種原因引起腎臟逐漸失去過濾廢物和液體的能力,導致毒素在體內積聚。限制蛋白質攝入並補充必需胺基酸可能是常見的治療方法之一,有助於減輕腎臟負擔。
高血壓腎病
高血壓腎病是長期高血壓對腎臟造成損害,使腎小球內壓力增高,腎絲球硬化,從而出現蛋白尿、夜尿增多等症狀。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卡托普利(Captopril)、硝苯地平(Nifedipine)等藥物來降低血壓,保護腎臟。
多囊腎
多囊腎是一種遺傳性疾病,表現為腎臟中多個囊腫形成,壓迫正常腎組織,導致腎功能逐漸下降。避免劇烈運動以減少腹部壓力,並定期監測腎功能可能為適當的預防措施。
建議定期進行腎功能檢查以及尿液分析,以便早期發現和處理潛在的問題。必要時,可以考慮進行超音波檢查或磁共振成像以評估腎臟狀況。
換腎如何治療?
換腎治療通常採用透析治療、腎移植手術、免疫抑制劑治療、血壓控制和血糖管理等方法進行。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應立即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
透析治療
透析治療通常在醫院的腎臟病科進行,透過血液透析機或腹膜透析液循環系統對患者進行定期、規律性的液體清除和廢物排出。透析能夠替代腎臟的部分功能,幫助身體排除毒素和多餘的水分,緩解尿毒症症狀。該措施適合於急性腎衰竭或慢性腎衰竭晚期患者。
腎移植手術
腎移植手術通常由泌尿外科醫生執行,在全麻下將健康的供體腎臟植入到患者體內,並連線血管和輸尿管。腎移植提供了一個來自活體或已故捐贈者的健康腎臟,以恢復正常的排洩功能。對於長期依靠透析但效果不佳者而言,這是理想選擇。
免疫抑制劑治療
免疫抑制劑治療包括使用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他克莫司(Tacrolimus)等藥物來減少新移植物被自身免疫細胞攻擊的風險。這些藥物可以降低身體對新腎的排斥反應,促進移植物存活。對於接受腎移植的患者來說,免疫抑制是必不可少的步驟。
血壓控制
血壓控制涉及監測並調整患者的日常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並可能需要服用降壓藥如硝苯地平(Nifedipine)、卡托普利(Captopril)等。良好的血壓管理有助於保護殘餘腎功能,預防併發症發生。所有腎臟疾病患者都應關注並維持正常範圍內的血壓水平。
血糖管理
血糖管理包括定期監測空腹及餐後血糖值,並根據結果調整飲食結構與口服降糖藥如二甲雙胍(Metformin)、岱蜜克龍(Gliclazide)等。穩定而適當的血糖水平有助於減少糖尿病腎病的發生與發展;對於存在高血糖風險因素的個體至關重要。
在接受換腎治療前後,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增加心臟負擔。同時保持均衡飲食,限制鹽分攝入,以支援腎臟健康。

換腎的飲食推薦
換腎的飲食推薦需注意營養均衡、低鹽、優質蛋白攝入、水分控制和避免高鉀食物。建議患者在調整飲食的同時,應諮詢腎臟專科醫生或營養師的指導。
營養均衡
為了確保身體能夠獲得必要的營養素來支援移植腎的功能恢復及維護其健康狀態,膳食中應當包含適量的各種穀類、蔬菜、水果、肉類以及乳製品等食品類別。這樣做有助於減少潛在的食物不耐受或誘發其他相關併發症的風險。
低鹽
由於限制鈉攝入對於管理尿毒症狀(uremic syndrome)水腫至關重要,因此換腎後仍需要繼續遵循低鹽飲食原則。每日食鹽量不超過5克為宜,並儘量選擇不含鈉或低鈉調味品代替普通食鹽以增加口感多樣性。
優質蛋白攝入
腎臟是體內重要的排洩器官之一,在維持水平衡方面發揮關鍵作用;而蛋白質代謝所產生的廢物主要經由腎臟排出體外。因此,換腎手術後適當提高優質蛋白的攝入比例可以幫助減輕腎臟負擔,並促進身體康復。常見的高質量蛋白質來源包括雞蛋、瘦肉、魚類以及豆製品等。
水分控制
水液代謝障礙是慢性腎衰竭的主要特徵之一,此時患者常伴隨有水腫現象。術後若過量飲水會導致體內液體負荷進一步加重心臟負荷,引起心臟衰竭的發生風險增高。所以患者要嚴格掌握日常進水量並按時監測體重變化情況。
避免高鉀食物
高血鉀可導致嚴重的心律不整甚至心跳驟停,對生命構成極大威脅;故對於接受換腎治療者而言,控制體內鉀含量平衡顯得尤為重要。富含天然非離子鈣的食物如香蕉、哈密瓜等則應儘可能地減少食用頻率與數量以防止額外電解質紊亂發生。
上述提及的飲食注意事項旨在輔助換腎後的恢復過程,但具體實施前還需根據個體差異進行調整。同時,患者還要定期複查,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