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不出來:症狀、檢查、病因、治療、飲食

分類: 泌尿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2.27
尿不出來可能是由多種疾病引起,如尿道阻塞、膀胱炎等。針對具體原因進行針對性治療是必要的。若出現尿瀦留症狀,應緊急就醫。常見的診斷方法包括直腸指診、腹部超音波檢查和MRI掃描。患者可在醫生建議下使用抗膽鹼藥或α感受器拮抗劑,並適量攝入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以促進排尿。

尿不出來可能是由多種疾病引起,如尿道阻塞、膀胱炎等。針對具體原因進行針對性治療是必要的。若出現尿瀦留症狀,應緊急就醫。常見的診斷方法包括直腸指診、腹部超音波檢查和MRI掃描。患者可在醫生建議下使用抗膽鹼藥或α感受器拮抗劑,並適量攝入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以促進排尿。

尿不出來的症狀

尿不出來可能需要緊急就醫,因為它可能是尿瀦留的症狀,通常伴有尿道口疼痛、排尿困難、尿頻、尿急等症狀。

尿道口疼痛

尿道炎、前列腺炎等疾病可導致發炎因子刺激尿道黏膜,引起尿道口疼痛。該症狀通常出現在尿道末端,可能伴有灼熱感或刺痛。

排尿困難

膀胱頸阻塞、良性攝護腺增生等原因會導致尿道阻力增加,從而引起排尿困難。排尿困難的症狀主要發生在膀胱和尿道之間,患者可能會感到尿流變弱或需要用力排尿。

尿頻

膀胱炎、尿路結石等疾病會引起膀胱壁敏感性增高,容量感受器閾值降低,進而導致尿頻的發生。尿頻的症狀通常表現在每天排尿次數增多,超過正常範圍。

尿急

膀胱炎、尿道炎等泌尿系統感染性疾病會使膀胱受到發炎刺激,出現尿急的現象。尿急的症狀多表現為突然發生的強烈排尿慾望,難以控制。

尿瀦留

由於神經源性膀胱、外傷引起的脊髓傷害等因素導致的排尿功能障礙,使膀胱內尿液無法順利排出而積聚在膀胱中。尿瀦留通常發生在膀胱內,嚴重時可能導致尿液回流入腎臟,造成腎積水等問題。

針對尿不出的症狀,建議進行尿常規、超音波檢查以評估是否存在尿路阻塞或其他相關問題。治療措施可能包括藥物治療如α感受器阻滯劑坦索羅辛(Tamsulosin)、非那雄胺(Finasteride)等,重症情況下需及時就醫進行手術治療,如經尿道膀胱鏡下攝護腺電切術。患者平時應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避免過度憋尿,同時注意個人衛生,以免加重病情。

尿不出來的檢查

尿不出來可以進行直腸指診、腹部超音波檢查、膀胱造影、尿道鏡檢、骨盆腔MRI等檢查以確定病因。由於排尿困難可能涉及到泌尿系統疾病,建議及時就醫以便獲得適當的治療。

直腸指診

透過肛門觸控攝護腺和尿道球腺,以評估其大小、硬度及有無異常情況。醫生戴上手套,在患者排空膀胱後進行檢查,將手指插入肛門內探查相關結構。

腹部超音波檢查

腹部超音波用於觀察腎臟、輸尿管和膀胱的結構與功能是否正常。患者躺在檢查床上,按照技術人員指示移動身體以獲取清晰影象,並保持平靜呼吸。

膀胱造影

膀胱造影是一種影像學檢查方法,可以顯示膀胱壁的情況以及是否存在阻塞等問題。在放射科進行,通常採用經皮穿刺或經尿道插管的方式將顯影劑注入膀胱中,然後拍攝X光片或CT影象。

尿道鏡檢

尿道鏡檢是一種侵入性檢查方式,可以直接觀察尿道內部狀況,有助於診斷狹窄、結石等情況。在區域性麻醉下將帶有攝影機的小型器械插入尿道,對內部進行觀察。可能需要預約時間並遵循特殊準備要求。

骨盆腔MRI

MRI可提供關於骨盆底結構及其周圍軟組織的詳細信息,對於瞭解壓迫脊髓骶神經叢所致排尿困難的原因至關重要。在封閉環境中平躺於裝置上接受掃描約30分鐘至1小時不等。

上述各項檢查前應避免攝入任何含碘食物及藥物至少8小時,以免影響甲狀腺功能檢測結果。

尿不出來病因

尿不出來可能是由尿道阻塞、膀胱炎、攝護腺增生、尿瀦留、膀胱結石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據具體因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便獲得適當的診斷和治療。

尿道阻塞

尿道阻塞是指尿液流出通道被異物或組織壓迫,導致排尿困難甚至無法排出。這會導致尿瀦留和膀胱炎等併發症。對於該病因的治療通常需要手術解除阻塞,如經尿道攝護腺切除(TURP)、經皮腎鏡取石術等。

膀胱炎

膀胱炎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膀胱黏膜發炎,可引起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導致尿不出來。因為發炎刺激膀胱壁,使膀胱肌肉收縮力減弱,從而影響排尿。患者可以遵醫囑使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比如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賽普沙辛(Ciprofloxacin)等藥物來緩解不適症狀。

攝護腺增生

攝護腺增生是一種常見的男性疾病,由於攝護腺腺體細胞異常增長,致使攝護腺體積增大並壓迫尿道,導致排尿不暢。當病情加重時,就會出現尿不出來的情況。針對該病因,醫生可能會建議患者行經尿道膀胱頸松解術、經尿道攝護腺電氣化術等手術方式來改善排尿功能。

尿瀦留

尿瀦留指尿液在膀胱內積聚不能排出,多由下尿路病變引起,此時膀胱過度膨脹,壓力過高,超過膀胱容量後會出現尿不出來的情況。對於該病因的治療,主要是透過導尿術將膀胱內的尿液引流出來,減輕膀胱的壓力,防止膀胱受損。

膀胱結石

膀胱結石是指在膀胱中形成的固體塊狀物,當結石較大或者處於膀胱頸部時,會堵塞尿道口,導致尿流受阻,進而引發尿不出來的情況發生。對於該病因的處理,如果結石較小,則可以透過增加飲水量促進結石自行排出;若結石較大則需考慮採用經尿道膀胱鏡碎石取石術的方式進行治療。

日常生活中應避免長時間憋尿,以免加重上述病症的症狀。同時,建議定期進行泌尿系統檢查,包括尿常規、超音波檢查以及必要時的膀胱造影等,以監測病情變化。

尿不出來如何治療?

尿不出來可以考慮針灸、導尿術、膀胱擴張術、抗膽鹼藥、α感受器拮抗劑治療。如果排尿困難持續不緩解,應儘快就醫以避免併發症。

針灸

選擇特定穴位進行電針刺激,每次治療持續20-30分鐘。針灸透過調節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功能來緩解排尿困難。對於某些型別的下尿路障礙有效。

導尿術

使用特製的醫療器械插入患者體內,將膀胱內積聚的尿液引流至體外。此方法旨在減輕因尿瀦留引起的壓力和不適感,並預防併發症發生。

膀胱擴張術

在區域性麻醉或全身麻醉下,利用特殊工具如球囊對受損或狹窄的膀胱壁進行擴張。該手術旨在增加膀胱容量並改善其順應性,從而改善排尿功能。

抗膽鹼藥

口服給藥,根據醫囑調整劑量,通常為每日一次。這類藥物能減少副交感神經興奮,降低膀胱肌肉活動頻率,從而達到鬆弛逼尿肌的目的。

α感受器拮抗劑

按處方規定時間服用,可能需要連續用藥數天至數週。這類藥物能夠阻斷α腎上腺素(Adrenaline)能感受器,使平滑肌放鬆,增加膀胱出口阻力,進而改善排尿情況。

在處理排尿問題時,應避免過度攝入利尿作用強的食物或飲料,如咖啡、酒精及高鹽食物,以減少尿量過多導致的排尿困難。

尿不出來的飲食推薦

尿不出來的患者可以適量食用菠菜、青花菜、黃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有助於促進排尿。此外,水分的攝入量也應得到控制。

菠菜

菠菜中含有的大量維他命C和鉀元素能夠幫助身體排除多餘的鹽分和廢物,從而緩解尿瀦留症狀。但需注意的是,腎功能不全者不宜過量食用。

青花菜

青花菜中的異硫氰酸酯具有利尿作用,並且還能夠抑制膀胱平滑肌收縮,對於改善排尿困難有一定效果。另外,其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可增強身體免疫力。

黃瓜

黃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以及多種礦物質成分,可以使人體補充水分的同時還可以起到潤滑腸道黏膜的作用,幫助促進體內新陳代謝產物排出體外。但糖尿病患者需要謹慎食用,因為其中所含糖分較高。

芹菜

芹菜屬於高纖維食物,適當進食後能增加胃部飽腹感並減少其他高熱量食品攝入;同時還能加速腸胃蠕動速度,促使體內有毒物質儘快排出體外。但對芹菜過敏人群禁止食用以防誘發皮膚瘙癢、紅腫等不良反應發生。

冬瓜

冬瓜有利水消痰、清熱解毒的功效,因此吃些冬瓜也可輔助減輕水腫及腎臟負擔。但是要注意不可以免洗吃得過多,以免引起脾胃虛寒的情況出現。

上述提及的所有食物均需適量食用才能發揮相應功效,不可盲目追求某種特定效果而忽視了飲食均衡的重要性。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