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結石的病因與尿液濃縮、尿道阻塞、代謝異常等有關,常見症狀包括尿頻、血尿和腰腹疼痛。診斷通常涉及尿液分析、超音波檢查及CT掃描。治療方案包括多飲水、調整飲食結構以及藥物排石或手術治療如體外衝擊波碎石和經皮腎鏡取石術。對於飲食方面,菠菜、青花菜等食物可能影響結石形成,但並不能直接預防或治療結石。
尿結石的症狀
尿結石的常見症狀包括尿頻、尿急、尿痛、血尿,以及腰腹疼痛。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評估和處理尿結石。
尿頻
尿結石患者由於結石刺激膀胱三角區或後壁,導致排尿中樞興奮性增強,從而出現尿頻的症狀。尿頻症狀通常發生在膀胱部位,可能伴有尿急和尿量減少。
尿急
當尿路中的結石移動時,可能會對泌尿系統黏膜造成摩擦、傷害,引起區域性發炎反應。若發炎累及膀胱區域,則會導致膀胱敏感度增加,進而引發尿急的現象。尿急多發生於膀胱位置,常伴隨有尿意強烈的感覺。
尿痛
尿道受到結石的機械性刺激或傷害,會引起尿道平滑肌痙攣,使尿液排出受阻,從而產生疼痛感。尿痛一般出現在尿道口附近,有時可放射至陰莖頭部。
血尿
血尿的發生與尿路黏膜傷害有關,尿路黏膜傷害可能導致微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混入尿液中形成血尿。血尿通常在排尿時出現,顏色為紅色或洗肉水樣,可能伴有泡沫增多的情況。
腰腹疼痛
尿結石引起的腰腹部腸絞痛主要是因為結石移動時刺激輸尿管壁上的神經纖維,導致腎盂與輸尿管連接處發生急性阻塞,此時就會出現劇烈的腸絞痛。疼痛通常位於腰部或側腹部,並可能向大腿內側輻射。
針對尿結石的相關症狀,建議進行超音波檢查、X光檢查等以評估病情。治療措施可能包括藥物治療如非處方止痛藥或醫生開具的α感受器阻滯劑,以及手術取石。患者平時應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避免過多攝入草酸鹽含量高的食物,如菠菜和甜菜,並定期監測尿液情況。
尿結石的檢查
尿結石的檢查通常包括尿液分析、尿常規、超音波檢查、X光檢查和CT掃描。如果疑似患有尿結石,建議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以確定診斷並接受適當治療。
尿液分析
透過檢測尿液中的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判斷是否存在異常情況。採集新鮮的中段尿液樣本,在無菌條件下進行實驗室分析。
尿常規
檢查尿液中有無白血球、紅血球等非正常存在的情況。留取晨起第一次排尿樣本,送至檢驗室進行顯微鏡下觀察。
超音波檢查
超音波檢查可以顯示腎臟、輸尿管及膀胱結構,並可發現結石的位置與大小。超音波檢查通常在醫院門診部完成,患者需空腹並憋尿以獲得清晰影象。
X光檢查
X光檢查能夠提供結石位置、密度以及可能存在的併發症資訊。X光檢查包括腹部平片或靜脈尿路造影,在放射科由專業人員操作。
CT掃描
CT掃描能夠三維重建泌尿系統結構,評估結石大小、形態及周圍軟組織受累程度。CT掃描通常採用仰臥位,按順序接受電離輻射劑量較高的掃描。
上述所有檢查前,應避免攝入利尿劑至少48小時,以免影響結果準確性。針對尿結石,建議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促進小結石排出,同時減少含鈣食物的攝入,如牛奶、豆製品,以減少結石形成的風險。

尿結石病因
尿結石病因複雜,可能與尿液濃縮、尿道阻塞、長期臥床、代謝異常、泌尿道感染等有關。治療需針對具體病因進行,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獲得適當的治療。
尿液濃縮
當飲水量不足或出汗過多時,會導致體內水分減少,使尿液濃度增加,從而促進結石形成。為了預防尿液濃縮引起的結石,建議患者日常生活中適當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
尿道阻塞
尿道阻塞是指尿路中的任何部位發生狹窄或堵塞,導致尿液無法正常排出,此時由於尿液滯留而促使結石形成。對於因尿道阻塞引起的尿結石,可透過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如經皮腎鏡取石術、輸尿管切開取石術等。
長期臥床
長期臥床的患者活動量較少,容易導致尿液在膀胱中滯留時間過長,進而引起尿液濃縮,增加結石形成的機率。針對長期臥床所致的尿結石,可遵照醫生的意見使用阿侖膦酸鈉(Alendronate Sodium)、骨立卓(Zoledronic Acid)注射液等藥物抑制骨質吸收,防止進一步加重病情。
代謝異常
代謝異常包括鈣磷代謝紊亂和草酸鹽代謝障礙,這些因素可能導致尿液中的礦物質結晶析出並逐漸形成結石。改善代謝異常是防治尿路結石的關鍵。例如高鈣尿症患者可以服用噻嗪類利尿劑以降低血鈣水平。
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會引起發炎反應,導致尿液中的細胞和蛋白質增多,這些物質可能會成為結石的核心,有助於結石的形成。抗生素治療是解決由泌尿道感染引發的尿結石的主要手段。常用藥物有頭孢地尼(Cefdinir)、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等。
患者應定期複查泌尿系統超音波檢查,監測結石大小及位置的變化,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睡眠,作息規律,同時注意飲食平衡,避免食用高普林食物,如動物內臟、海鮮等,以減少結石復發的風險。
尿結石如何治療?
尿結石可以透過多飲水、調整飲食結構、藥物排石、體外衝擊波碎石、經皮腎鏡取石術等方法進行治療。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多飲水
患者應增加每日水分攝入量,建議每天至少喝2-3升水。充足的水分有助於促進結石排出和減少新結石形成。對於小的尿路結石,多喝水可以起到一定的排石效果。
調整飲食結構
患者平時要避免食用菠菜、芹菜等草酸含量較高的食物以及動物內臟等普林含量高的食物。上述食物可能會導致體內草酸或尿酸水平升高,從而引起尿道狹窄或者堵塞的情況發生,不利於病情恢復。
藥物排石
根據醫囑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如結石清(K-Citrate)、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等。這些藥物能夠調節尿液pH值,促進結石溶解或減少結石生成。
體外衝擊波碎石
在醫生指導下接受體外衝擊波碎石治療,利用高能級衝擊波作用於結石使其破裂成小塊。該技術適用於直徑小於2公分且位於腎盂或輸尿管內的結石。可經皮腎鏡取石術
經皮腎鏡取石術
透過皮膚穿刺進入腎臟,在X光監視下使用特殊工具將結石取出。此方法適合較大或複雜型別的上尿路結石。需住院並在全身麻醉下完成。
除上述措施外,患者還可適當進行跳躍運動,如跳繩、原地彈跳等,幫助促進結石排出。

尿結石的飲食推薦
尿結石患者的飲食需注意,菠菜、青花菜、黃瓜、草莓和柳丁等食物可能影響結石形成,但並不能直接治療或預防結石。對於存在尿結石風險或已患有結石的人群,建議諮詢專業醫生或營養師的指導,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
菠菜
菠菜富含草酸,過多食用可能導致尿液中草酸濃度增加,促進結石形成。長期大量攝入菠菜可能加劇病情,引起排尿困難、尿道灼熱感等症狀。因此,有尿結石的患者應減少菠菜的攝入量。
青花菜
青花菜含有較高的草酸和鈣質,過量攝入可能會導致尿液中的草酸鈣結晶增多,從而加重結石症狀。對於存在尿路阻塞或患有腎功能不全的人群而言,攝入過多青花菜會增加腎臟負擔,不利於身體健康。
黃瓜
黃瓜中含有較多的水分及膳食纖維,可起到利尿作用,有助於促進體內廢物排出,預防泌尿道感染的發生。適量食用黃瓜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維他命C,並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效果;此外還可以降低血糖水平以及膽固醇含量。
草莓
草莓含水量高且有利尿作用,能幫助清除體內的有害物質並減少其在泌尿系統中的沉積機會。適當進食草莓能夠為身體提供多種營養素,並增強免疫力;同時還能緩解口渴與疲勞狀態。
柳丁
柳丁富含維他命C和檸檬酸等天然抗氧化劑,這些成分幫助抑制細菌生長,防止泌尿道感染發生。每天喝一杯鮮榨橙汁可以幫助補充電解質平衡,並支援心臟健康;但需注意控制攝入量以避免糖分積累造成負面影響。
建議患者平時要多喝水,勤排尿,不要憋尿,還要定期複查,隨時瞭解病情的變化。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