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潛血:形成原因、檢查、症狀表現、治療、預防保養

分類: 泌尿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2.29
尿潛血可能是由多種疾病引起,如泌尿道感染、結石等。診斷通常包括尿液檢查和特定的實驗室檢測。此病症可能伴隨尿色改變及排尿症狀,並可針對不同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預防保養措施涉及生活方式調整和定期體檢。

尿潛血可能是由多種疾病引起,如泌尿道感染、結石等。診斷通常包括尿液檢查和特定的實驗室檢測。此病症可能伴隨尿色改變及排尿症狀,並可針對不同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預防保養措施涉及生活方式調整和定期體檢。

尿潛血的形成原因

尿潛血的形成可能是由泌尿道感染、尿路結石、多囊腎、腎絲球腎炎、血友病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據具體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便獲得適當的診斷和治療。

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時,由於發炎刺激尿道黏膜,導致區域性微血管通透性增加、破裂出血,從而引起潛血陽性。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治療,如希復欣敏(Cefixime)、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等藥物進行抗感染治療。

尿路結石

尿路結石可傷害泌尿系統組織,包括腎臟、輸尿管和膀胱。當結石移動或破損時,會導致血液混入尿液中,表現為潛血陽性。對於較小的結石,可透過多喝水促進排洩;若結石較大,則需考慮體外震波碎石術等方法將其擊碎後排出。

多囊腎

多囊腎是一種遺傳性疾病,以多個大小不一的囊腫在雙腎內瀰漫分佈為特徵,隨著囊腫增大,會壓迫正常的腎組織,使腎功能逐漸喪失,進而出現蛋白尿及血尿的情況。該疾病目前無法治療,但可以透過控制血壓來延緩病情進展,常用藥物有厄貝沙坦片(Irbesartan)、纈沙坦(Valsartan)膠囊等。

腎絲球腎炎

腎絲球腎炎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腎小球免疫性發炎反應,發炎細胞侵潤、腎小球通透性增高,紅血球隨之漏出而發生血尿。患者需要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應用激素類藥物如普賴鬆(Prednisone)、甲基普立朗錠(Methylprednisolone)等進行治療。

血友病

血友病是由於基因缺陷導致凝血因子缺乏的一組遺傳性出血性疾病,容易造成凝血障礙,輕微創傷即可導致長時間滲血不止,嚴重者甚至會發生自發性出血。血友病患者應避免劇烈運動,並定期監測凝血功能,同時遵醫囑補充凝血因子替代療法,如新鮮冷凍血漿、冷沉澱物等。

針對尿潛血的情況,建議患者進一步做尿常規檢查、腎功能測試以及超音波掃描,以評估是否存在潛在的腎臟問題。

尿潛血的檢查

尿潛血的檢查通常包括尿常規、尿液亞硝酸鹽試驗、尿沉渣鏡檢紅血球計數、尿蛋白定量測定和尿液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活性檢測。如果尿潛血陽性或伴有其他異常結果,建議就醫進行進一步評估。

尿常規

尿潛血的檢查通常包括尿常規,以評估是否存在血液成分。患者需要收集新鮮的中段尿液樣本,並在無菌條件下送往實驗室進行分析。

尿液亞硝酸鹽試驗

尿潛血時,可透過尿液亞硝酸鹽試驗檢測細菌是否參與了泌尿系統感染過程。該測試需採集新鮮中段尿液,在無菌條件下與亞硝酸鹽試劑混合後觀察結果。

尿沉渣鏡檢紅血球計數

尿沉渣鏡檢紅血球計數可作為輔助診斷尿潛血的原因。透過離心沉澱尿液、取沉渣進行顯微鏡下觀察紅血球數量來完成。

尿蛋白定量測定

尿蛋白定量測定有助於判斷腎臟傷害程度及評估病情嚴重性。採用留取24小時尿液樣本的方法,經過離心過濾後送至檢驗室進行分析。

尿液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活性檢測

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活性檢測能提供關於腎小管功能的資訊。透過檢測尿液中的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酶活性水平來完成。

上述各項檢查前,應避免飲用利尿劑或含色素豐富的飲料至少24小時,以免影響尿潛血和其它指標的結果準確性。

尿潛血的症狀表現

尿潛血可能表現為尿色改變、尿頻、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狀。由於尿潛血可能是泌尿系統疾病的訊號,建議進行進一步的醫學評估和治療。

尿色改變

如果患者存在泌尿系統結石,當結石移動時會傷害黏膜組織,導致血液進入尿液中。由於血液的存在使得尿液顏色發生變化。這種症狀可能發生在下腹部或骨盆腔區域,通常伴有腰痛、腹脹等不適感。

尿頻

若患者患有膀胱炎,發炎因子刺激膀胱壁,會導致膀胱敏感性增加,容量減少,進而引起尿頻的現象發生。此症狀主要表現為排尿次數增多,尤其是夜間排尿頻率明顯增加,並伴隨有急迫的排尿慾望。

尿急

泌尿道感染會引起尿道括約肌過度收縮,導致尿意頻繁和尿急的症狀出現。尿急通常伴隨著強烈的排尿意願,且難以控制,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多次排尿。

尿痛

尿潛血可能是由泌尿道感染引起的,細菌侵入尿路後會產生毒素和酶類物質,這些物質會刺激尿道黏膜,引發疼痛感。尿痛常出現在排尿開始或結束時,有時可放射至陰莖頭部,嚴重時甚至會影響日常生活品質。

血尿

血尿是由多種疾病因素導致的,如腎絲球腎炎、尿路結石等,都可能導致腎臟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紅血球漏出,從而引起血尿的發生。血尿通常表現為尿液呈現紅色或洗肉水樣,嚴重程度不一,有些患者可能只有輕微的顏色變化,而另一些則可能出現嚴重的全程血尿。

針對尿潛血的症狀,建議進行尿常規檢查、超音波檢查以評估是否存在泌尿系病變。治療措施可能包括抗生素治療,如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諾弗灑欣(Norfloxacin)等藥物治療泌尿道感染。患者平時應注意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避免長時間憋尿,以免加重病情。

尿潛血怎麼治療?

尿潛血可以透過生活方式干預、抗炎治療、止血藥物、中藥調理、對症治療等方法進行治療。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生活方式干預

生活方式干預包括均衡飲食、充足休息和適量運動,以促進身體健康。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於減少潛在的出血風險,從而改善尿潛血症狀。但需注意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加重傷害。

抗炎治療

抗炎治療通常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如布洛芬(Ibuprofen)或類固醇來減輕發炎反應。減少發炎可以降低組織傷害和出血的風險,對緩解尿潛血有積極作用。在服用時應監測胃腸道副作用,並遵循醫師指導。

止血藥物

止血藥物可能包含維生素K依賴因子、傳明酸(Tranexamic Acid)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這些藥物能夠增強凝血功能,控制輕微出血,縮短潛血時間。須遵守醫囑嚴格按量服用,不可隨意增減劑量。

中藥調理

中藥調理可考慮使用當歸、白芍等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藥材進行煎煮後口服。中醫認為尿潛血多由腎虛引起,透過補腎益氣、固攝精微作用達到治療效果。長期服用需諮詢專業中醫師調整配方及劑量。

對症治療

對症治療涉及根據具體病因提供針對性措施,如感染引起的尿潛血則需要抗生素治療。該方法旨在直接針對導致尿潛血的原因進行處理,例如消除感染源或修復受損器官。在實施過程中要監測病情變化以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

患者平時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增加運動,提高身體素質,預防疾病的發生。

尿潛血如何預防保養?

尿潛血可以透過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避免過度運動引起的肌肉傷害、定期進行泌尿系統檢查、避免使用可能傷害腎或膀胱的藥物、注意個人衛生等方法來進行預防保養。

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

充足的水分有助於稀釋尿液,減少血液凝塊形成。每日建議攝取約2000毫升的水,並根據個人需要調整。

避免過度運動引起的肌肉傷害

過度運動會增加肌肉微血管破裂的風險,導致血尿的發生。進行劇烈運動前應做適當的熱身和伸展活動,並注意休息和恢復。

定期進行泌尿系統檢查

定期體檢可早期發現並處理潛在的泌尿系統疾病。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檢查,包括尿液分析、超音波掃描等專案。

避免使用可能傷害腎或膀胱的藥物

某些藥物可能會對腎臟或膀胱造成損害,進而引起尿潛血。在服用任何新藥之前,應諮詢醫生以瞭解其可能的副作用及風險。

注意個人衛生

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可以降低泌尿道感染和其他相關問題發生的風險。建議勤洗手、穿乾淨內褲,並在如廁後從前向後擦拭以減少細菌傳播。

若症狀持續不改善或者伴有其他不適,應及時就醫以便進行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