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是各種晚期腎病發展到後期的最終結果,此時患者的腎臟功能嚴重受損。通常情況下,患者會表現出一系列臨床症狀和體徵,並且透過血常規檢查、生化檢查、免疫學檢查等實驗室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進行綜合判斷後確診。
臨床症狀和體徵
營養不良
由於長期低蛋白血症及代謝性酸中毒等原因,可導致患者出現食慾不振、噁心等症狀,進而引起體重下降、肌肉萎縮等情況。
貧血
由於紅血球生成受抑制或破壞過多而導致血液中紅血球減少,從而引發乏力、頭暈、心悸、耳鳴等症狀。
水電解質平衡失調
如高鉀血症、低鈣血症、低血鈉症、低磷血症、高鎂血症、代謝性酸中毒等水電解質紊亂情況,均可對身體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呼吸系統表現
部分患者會出現尿素(Urea)吸入性肺炎,表現為氣促、咳嗽、咳痰、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
心血管系統表現
由於尿素(Urea)刺激血管內皮,使血管壁增厚並發生動脈粥狀硬化,因此可能會誘發高血壓、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主動脈剝離、肺水腫等疾病。
血液系統異常
由於體內毒素堆積,會導致白血球數量減少、凝血機制障礙,甚至可能有出血傾向。
神經系統異常
由於尿毒症患者常伴有高鉀血症的情況,可能導致神經肌肉興奮性和折角肌張力增高,還會出現腱反射亢進的症狀。此外,還可能出現周圍感覺神經病變、腦病等問題。
其他
還可表現為皮膚瘙癢、乾燥無汗、毛髮脫落、四肢麻木感、反應遲鈍、昏迷等多種症狀。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檢查
可見正色素正細胞性貧血,網織紅血球百分比降低,白血球分類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有時伴淋巴細胞比例升高。
生化檢查
包括尿素氮、二氧化碳結合力、非蛋白氮、肌酐、尿酸、血糖、血脂、副甲狀腺賀爾蒙等指標,其中尿素氮>7.0mmol/L、二氧化碳結合力<32.0mmol/L、非蛋白氮≥9.0mmol/L、肌酐≥177μmol/L、尿酸≥420umol/L、空腹血糖≥11.1mmol/L、三酸甘油脂≥2.22mmol/L、膽固醇≥5.72mmol/L、副甲狀腺賀爾蒙≥90pmol/L時,則可以明確診斷為尿毒症。
影像學檢查
常用方法包括超音波心動圖、胸部X光片、心電圖等,有助於瞭解心臟結構變化、肺部病變、電解質水平等,輔助病情分析與治療方案制定。
除此之外,對於懷疑存在尿毒症的患者而言,還需及時完善相關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證充足休息,避免勞累過度,以免加重不適症狀。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