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尿毒症的原因較多,可分為可逆性的因素和不可逆性的因素。常見的可逆性因素包括高血壓腎病、糖尿病腎病等原發病發展到終末期階段而出現的慢性腎臟疾病,或者是由於梗阻性腎病、急性間質性腎炎、溶血性貧血、敗血症等原因引起的一過性肌紅蛋白尿或少尿,經過積極治療後,腎臟功能可以恢復正常。但是若患者在上述情況下未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則可能導致病情加重,從而進展為尿毒症。
可逆性因素
高血壓腎病
如果長期存在高血壓且沒有得到良好的控制,則可能會對腎臟產生損害,進而使腎小球動脈硬化,最終導致腎衰竭,甚至引發尿毒症。
糖尿病腎病
是由於血糖升高而導致的微血管病變,隨著疾病的進展也會累及腎臟,逐漸發展至尿毒症。
其他情況
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過敏性紫斑等疾病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也有可能會對腎臟造成傷害,嚴重時會發展成尿毒症。
不可逆性因素
梗阻性腎病
例如雙側輸尿管結石、攝護腺增生等因素造成的單側或者雙側尿路阻塞,長時間以後會造成腎臟積水,影響患者的腎功能,長期以往則可能發展為尿毒症。
急性間質性腎炎
通常由藥物、感染以及自身免疫異常等多種原因所誘發,會引起患者出現明顯的臨床症狀,比如水腫、腹脹、食慾不振、血壓增高、腰痛等症狀,如果沒有及時接受治療,任其發展也可能導致尿毒症的發生。
溶血性貧血
指血液中紅血球發生溶解的一種病理狀態,主要與代謝性疾病有關,比如鐮狀細胞性貧血、遺傳性鐵利用失常症候群等,容易對腎臟造成一定的傷害,所以也可引發尿毒症的情況。
敗血症
是指致病菌進入血液循環並在其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所致的急性繼發性感染,常見致病菌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等,敗血症晚期可併發急性腎盂腎炎、膿毒血栓性靜脈炎等併發症,此時也會對腎臟功能造成影響,甚至導致尿毒症的發生。
臨床上可以透過檢查患者的病史、化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來明確診斷,並根據不同的病因給予針對性地治療。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飲食上注意營養均衡,保持情緒穩定,遵醫囑用藥,定期複查。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