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厥:形成原因、檢查、症狀、治療、預防

分類: 泌尿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2.29
腎厥的病因多樣,可能由外傷、感染或糖尿病腎病引起。診斷通常涉及尿液和血液檢查以及影像學研究。症狀包括尿頻和腰痛,治療可採用飲食療法和中藥調理。預防措施包括生活方式調整和定期體檢。

腎厥的病因多樣,可能由外傷、感染或糖尿病腎病引起。診斷通常涉及尿液和血液檢查以及影像學研究。症狀包括尿頻和腰痛,治療可採用飲食療法和中藥調理。預防措施包括生活方式調整和定期體檢。

腎厥的形成原因

腎厥可能是由於外傷、感染、藥物副作用、糖尿病腎病或高血壓腎病等病因導致的,需根據具體因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便獲得適當的診斷和治療。

外傷

外傷可能導致腎臟組織受損,引起區域性血腫、發炎反應等病理變化,進而影響腎厥的形成。對於因外傷導致的腎厥,在治療過程中應避免劇烈運動,以減少對受傷區域的刺激和壓力。

感染

感染可能引發免疫系統的異常反應,導致腎臟出現發炎或水腫,從而增加腎厥的風險。針對細菌性感染引起的腎厥,可選用敏感抗生素進行治療,如頭孢菌素(Cephalosporins)類藥物。

藥物副作用

某些藥物可能會傷害腎小管上皮細胞,使腎小管功能障礙,進而誘發腎厥的發生。若明確為藥物因素導致的腎厥,則需立即停用相關藥物,並及時就醫處理。

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是由於長期高血糖導致微血管病變,腎臟微血管壁增厚、基底膜增生,血液中的蛋白質漏出,尿蛋白陽性,進一步發展會導致腎絲球硬化,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表現為腎功能減退。如果病情繼續進展,可能會出現腎厥的情況。患者可以遵醫囑使用胰島素注射液來進行降糖治療,同時配合口服二甲雙胍(Metformin)片來控制血糖水平。

高血壓腎病

長期未控制好的高血壓會損害腎小球內血管壁,使其變得僵硬且狹窄,這會阻礙血液流動並增加尿蛋白排出量,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腎厥。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硝苯地平(Nifedipine)、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等藥物來控制血壓水平。

建議定期監測血壓、血糖以及腎功能指標,以便早期發現並干預上述潛在病因。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以降低腎厥的風險。

腎厥的檢查

腎厥的檢查通常包括尿常規、尿微量白蛋白檢測、腎功能血液檢查、超音波檢查和CT掃描。鑑於腎臟問題需要專業醫生評估,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取準確的診斷和治療建議。

尿常規

通過觀察尿液中的白血球、紅血球等指標,判斷是否存在泌尿系統感染或腎臟問題。採集新鮮中段尿液進行離心沉澱後送檢,也可由醫護人員收集。

尿微量白蛋白檢測

該檢查用於評估腎小球過濾功能是否異常以及早期診斷糖尿病腎病。通常在醫院門診完成,需要空腹4-6小時,並且提前告知醫生是否有過敏史。

腎功能血液檢查

此專案涉及血液中的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以確定腎臟清除廢物的能力。抽血前需避免劇烈運動及大量飲水至少8小時。

超音波檢查

超音波可以顯示腎臟的大小、形態、結構及周圍器官情況,有助於發現結石、積水等問題。患者仰臥位平躺,在肚臍周圍塗抹耦合劑後使用探頭掃描整個腹部區域。

CT掃描

CT掃描能夠提供更為詳細的腎臟解剖資訊,並幫助識別微小病變。分次快速輪換射線照射下採集影象序列,可能需要注射對比劑以增強效果。

上述所有醫學檢查均應在有資質的醫療機構進行。在進行尿常規檢查時,應保持尿液樣本清潔;進行腎功能血液檢查時,則應注意避免進食高蛋白食物。

腎厥的症狀表現

腎厥的症狀可能包括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困難以及腰痛。由於腎厥可能涉及泌尿系統疾病,建議及時就醫以確定診斷並接受適當治療。

尿頻

腎厥患者由於腎臟受到刺激,導致膀胱功能異常,出現尿頻的症狀。該症狀通常表現為排尿次數增多,可能伴有尿量減少的情況。

尿急

當腎厥患者存在泌尿系統感染時,發炎因子會刺激膀胱黏膜,進而引起尿急的現象發生。這種症狀往往伴隨著強烈的排尿慾望,且難以控制。

尿痛

腎厥還可能會誘發尿道炎、膀胱炎等疾病,此時發炎反應會導致尿道和膀胱黏膜受損,從而引發疼痛感。尿痛常出現在排尿的初始或結束階段,嚴重時可呈刀割樣或燒灼感。

排尿困難

如果腎厥患者病情比較嚴重,會引起輸尿管堵塞,使尿液排出不暢,從而引起排尿困難。這種情況可能導致尿流變細或者完全不能排尿。

腰痛

腎厥多由外傷、勞損等因素導致腰部軟組織傷害所致。在急性發作期,區域性微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腫,壓迫周圍神經,就會引發腰痛。腰痛一般集中在脊柱兩側,有時可放射至臀部或大腿。

針對上述症狀,建議進行尿常規檢查、超音波檢查以評估腎臟狀況。治療措施可能包括抗生素治療如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希復欣敏(Cefixime)等藥物治療。患者平時應注意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避免過度勞累,同時還要注意休息,以免加重不適症狀。

腎厥怎麼治療?

腎厥可採取飲食療法、中藥調理、穴位按摩等方法進行治療。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飲食療法

腎厥患者可以適量食用黑芝麻、桑葚等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具有補肝益腎的作用。上述食物能夠輔助腎臟發揮正常功能,促進體內毒素的排洩,從而緩解腎厥的症狀。

中藥調理

腎厥患者可遵醫囑服用金匱腎氣丸、六味地黃丸等中成藥進行調理。該類藥物具有滋陰補腎的功效。上述藥物中的成分能夠滋養腎臟,改善因腎厥引起的不適症狀。

穴位按摩

腎厥患者可以選擇三陰交穴、太溪穴等穴位進行按摩。具體操作是用指腹對以上穴位進行旋轉按揉,每次按揉5-10分鐘。中醫認為經常按揉以上穴位具有健脾和胃以及補益肝腎的效果,有助於減輕腎厥患者的症狀。

在治療腎厥的過程中,應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充足睡眠,以助於身體恢復。

腎厥如何預防保養?

腎厥可以透過生活方式調整、合理飲食、規律運動、避免藥物濫用、定期體檢等措施進行預防保養。

生活方式調整

透過改變日常生活習慣,如戒菸、限制酒精攝入等,降低患腎厥的風險。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必要不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通常成人每天睡夠7-8小時為宜。

合理飲食

均衡飲食有助於預防腎厥的發生,因為合理的飲食結構可以提供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並減少腎臟負擔。建議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減少高鹽、高脂肪食物的攝入量,保持每日三餐規律進食。

規律運動

規律運動可增強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改善血液循環,從而降低腎厥發生的機率。根據自身情況制定運動計劃,每週至少進行3次中至高強度鍛鍊,例如快走、游泳或騎自行車。

避免藥物濫用

避免長期或不當使用某些藥物,特別是那些具有潛在腎毒性的藥物,可以減少對腎臟的傷害風險。在服用任何新藥之前都要諮詢醫生,瞭解其可能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項。

定期體檢

定期體檢可以幫助早期發現並處理與腎厥相關的疾病,提高治療效果和生存率。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的身體檢查,包括尿液分析、血壓測量等專案。

如果出現腰痛、尿色改變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以評估腎臟狀況。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