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尿失禁是一種常見的症狀,可能表現為尿頻、尿急、尿失禁、尿瀦留或遺尿症等症狀。其原因多種多樣,包括壓力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攝護腺增生或糖尿病神經病變變。針對不同的病因,老年人應該尋求醫療幫助,並接受相應的治療。評估老年尿失禁的方法包括直腸指診、膀胱功能測定、殘餘尿量測定、壓力-流率測定、盆底肌電圖等。常用的治療方法有生活方式干預、骨盆底肌鍛鍊、抗膽鹼藥、雌荷爾蒙替代療法(HRT)、肉毒素注射等。
老年尿失禁的症狀
老年尿失禁可能表現為尿頻、尿急、尿失禁、尿瀦留或遺尿症等症狀。由於年齡增長可能導致的泌尿系統功能下降,建議及時就醫以確定病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尿頻
尿頻是指排尿次數明顯增多,可能由年齡增長導致膀胱逼尿肌功能減弱、神經調節異常等引起的。尿頻通常表現為患者頻繁地感到尿意,尤其是在晚上更為明顯。
尿急
尿急指突然發生的強烈排尿慾望,可能是由於中樞神經系統和周邊神經元退行性病變所致。尿急時患者會感到難以控制排尿時間,常伴有尿液流出的感覺。
尿失禁
尿失禁多是由於年齡增加導致的盆底肌肉和尿道括約肌功能減退,無法有效控制尿液排出。尿失禁可發生在任何時間,但更常見於咳嗽、打噴嚏或腹部壓力增加時。
尿瀦留
尿瀦留是因為膀胱出口阻塞或者神經源性原因導致尿液不能正常排出體外的情況。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逐漸衰退,可能會出現膀胱收縮力下降、尿道括約肌鬆弛等問題,從而引發尿瀦留。尿瀦留通常會導致膀胱過度充盈,引起下腹脹痛、不適感等症狀。
遺尿症
遺尿症可能與大腦皮層發育延遲有關,也可能與睡眠障礙、夜間多尿等因素有關。遺尿症通常發生在夜間熟睡時,尿床現象較為普遍。
針對上述症狀,建議進行尿常規、超音波檢查以評估泌尿系統的狀況。治療措施可能包括藥物治療如抗膽鹼藥或中藥調理,嚴重情況下可能需要手術干預。老年人應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過量飲水,特別是睡前限制液體攝入,以減少夜間的尿頻和尿失禁的發生。
老年尿失禁的病因
老年尿失禁可能由壓力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攝護腺增生或糖尿病神經病變變引起,需根據具體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便獲得適當的診療。
壓力性尿失禁
由於年齡增長導致盆底肌肉和尿道括約肌功能減弱,無法有效控制尿液流出。這會導致患者在咳嗽、打噴嚏或運動時出現漏尿。可透過盆底肌肉鍛鍊如提肛運動來改善症狀,嚴重者可考慮手術治療,如經尿道懸吊術。
充盈性尿失禁
當膀胱過度充盈時,超過其容量而引起尿液不自主地從尿道中流出。這種情況通常由尿瀦留引起,可能伴隨下腹部膨隆、脹滿感等不適。可以透過膀胱訓練和定時排尿來緩解症狀,也可以遵醫囑使用抗膽鹼藥如阿托平(Atropine)以減少膀胱收縮頻率。
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
由於神經系統傷害或病變導致對膀胱和尿道的控制失調。表現為尿意難以控制、尿頻、尿急等症狀。藥物治療是主要手段,常用藥物有抗膽鹼藥如山莨菪鹼、M感受器拮抗劑如衛喜康(Solifenacin Succinate)等。
攝護腺增生
隨著年齡的增長,攝護腺組織逐漸增大並壓迫尿道,導致排尿困難、尿流變弱、尿頻、尿急等症狀。對於輕度至中度症狀的患者,可以嘗試非處方藥物如α感受器阻滯劑坦索羅辛(Tamsulosin)、5α-還原酶抑制劑非那雄胺(Finasteride)進行治療;重度症狀則需手術干預,如經尿道膀胱鏡下電切術。
糖尿病神經病變變
長期高血糖狀態導致周圍神經受損,影響膀胱和尿道的功能,從而引起尿失禁。常伴有下肢麻木、刺痛等感覺異常。需要積極控制血糖水平,同時配合營養神經藥物治療,如維生素B群、甲鈷胺(Mecobalamin)等。
建議定期進行泌尿系統檢查以及血糖監測,以便早期發現和處理相關問題。必要時,醫生可能會推薦進行超音波檢查、膀胱造影或者直腸指診等進一步評估。

老年尿失禁需要看醫生嗎?
老年尿失禁需要看醫生。
老年尿失禁可能與年齡相關的肌肉功能下降、神經調節異常有關。隨著年齡增長,膀胱壁肌肉逐漸失去張力,導致儲尿能力降低;同時,大腦對排尿控制減弱,可能會出現尿意突然強烈或無法自控的情況。
此外,如果患者存在攝護腺增生等疾病時,也可能會引起尿失禁的症狀。此時是因為膀胱出口受阻,導致排尿困難或者尿液不能完全排出體外,從而引發尿失禁的現象。
對於老年尿失禁,應避免攝入利尿劑以減少膀胱刺激,並建議採取骨盆底肌鍛鍊來改善症狀。若為藥物副作用引起的尿失禁,則需及時停藥並諮詢醫生更換合適的治療方案。
老年尿失禁怎麼檢查?
老年尿失禁可以透過直腸指診、膀胱功能測定、殘餘尿量測定、壓力-流率測定、盆底肌電圖等檢查來評估。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便進行準確的診斷和治療。
直腸指診
透過觸診直腸壁以評估其結構和功能是否異常。醫生會戴上手套,在肛門周圍塗抹潤滑油後輕輕插入患者體內進行檢查。
膀胱功能測定
包括超音波膀胱測壓法、膀胱容量測定等方法,用於評估膀胱的功能狀態。通常由專業人員指導患者完成一系列指令,如憋尿或排尿,並記錄相關資料。
殘餘尿量測定
殘餘尿量測定是判斷下泌尿道阻塞程度及上運動神經元病變程度的一個指標。患者排空膀胱後,測量一定時間內未自主排尿時殘留於膀胱內的尿液量。
壓力-流率測定
壓力-流率測定是一種無創性檢查方法,可同時獲得逼尿肌收縮力與排尿時最大流速的資料。患者在指定時間內在固定位置排尿,並記錄每次排尿的起始時間、結束時間和總排尿量。
盆底肌電圖
盆底肌電圖可以檢測肌肉活動情況,有助於診斷是否存在肌肉功能障礙導致的尿失禁。將電極貼片放置在患者腹部和臀部相應位置,連線到儀器記錄骨盆底肌電信號。
以上各項檢查均需要在醫院由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患者應避免在檢查前48小時內進行劇烈運動,以免影響盆底肌電圖結果;此外,還應告知醫生任何可能影響檢查結果的藥物使用情況。

老年尿失禁的治療
老年尿失禁的治療可以考慮生活方式干預、骨盆底肌鍛鍊、抗膽鹼藥、雌荷爾蒙替代療法(HRT)、肉毒素注射等方法。如果症狀沒有改善或者加重,應儘快就醫以獲得專業指導。
生活方式干預
生活方式干預包括飲食調整、體重控制和戒菸等措施,旨在改善膀胱功能和減少排尿次數。此方法有助於緩解因肥胖或吸菸引起的尿失禁症狀。針對老年患者,這些因素可能導致膀胱過度充盈或壓力性尿失禁。
骨盆底肌鍛鍊
骨盆底肌鍛鍊通常透過收縮和放鬆盆底肌肉來增強其力量,每日練習多次。這種鍛鍊可提高尿道閉合壓力,減輕或預防尿失禁的發生。對於有輕度至中度尿失禁的老年患者有效。
抗膽鹼藥
抗膽鹼藥物如阿托平(Atropine)可用於減少膀胱過度活動引起的尿失禁。這類藥物透過降低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的作用而起到抑制膀胱收縮的作用。適用於存在逼尿肌過度活動導致的急迫性尿失禁的老年人群。
雌荷爾蒙替代療法(HRT)
雌荷爾蒙替代療法(HRT)涉及定期口服或外用低劑量雌激素製劑以恢復生殖系統平衡。雌激素能增加陰道壁厚度及穩定性,從而緩解由停經後雌激素缺乏引起的相關泌尿問題。適合處理因雌激素低下造成的尿失禁問題。
肉毒素注射
肉毒素注射是將小量含有肉毒素的針劑注入下腹部或會陰部皮膚下方,一般每3-6個月一次。肉毒素作用於神經肌肉接頭處,暫時阻斷神經衝動傳導至平滑肌纖維,使括約肌鬆弛得到緩解。主要針對壓力性尿失禁提供短期效果。
在選擇治療方法時,應考慮個體差異以及可能出現的風險。建議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綜合評估,制定最適合患者的個性化方案。同時,家屬的關心與支援對促進患者康復也至關重要。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