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兒腎病症候群是一種以水腫、尿量減少、蛋白尿、高脂血症及體重下降為特徵的疾病。其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低鹽飲食、利尿劑治療、高血脂管理、控制蛋白尿和免疫調節治療。
小兒腎病症候群的中文名稱是什麼?
小兒腎病症候群的中文名稱是小兒腎病症候群。該疾病是一種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腫和高脂血症為特徵的腎臟疾病。
小兒腎病症候群是由多種原因導致腎臟傷害,使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增高,蛋白質丟失過多所致的一組臨床症候群。典型表現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癥、高度水腫以及高脂血症,伴隨體重增加、尿量減少等症狀。
診斷通常需要進行尿液分析、腎功能測試、血脂水平檢測等實驗室檢查,必要時可進行超音波掃描或腎活檢。治療可能包括遵醫囑使用利尿劑如呋塞米(Furosemide)來減輕水腫,以及免疫調節藥物如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來控制病情活動。
患者應保持充足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同時遵循醫囑調整飲食結構,限制鹽分攝入,確保營養均衡。
小兒腎病症候群的症狀
小兒腎病症候群的症狀包括水腫、尿量減少、蛋白尿、高脂血症以及體重下降。這些症狀可能提示腎臟功能異常,需要及時就醫以確定診斷並接受適當治療。
水腫
由於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增加導致大量蛋白質丟失引起低白蛋白血癥,使血管內液體滲透壓降低而出現組織水腫。表現為眼瞼、顏面及下肢等部位可凹陷性水腫。
尿量減少
當患有腎病症侯群時,會導致腎小管對水分重吸收障礙,進而引發少尿或無尿的情況發生。患者可能會觀察到每天排出的尿液明顯減少,這可能是身體試圖保留水分以彌補血液中失去的蛋白質。
蛋白尿
兒童腎病症候群的主要特徵之一是持續存在的蛋白尿,即超過一定限度的蛋白從尿中流失。蛋白尿可能導致尿液呈現白色渾濁或泡沫狀,並伴隨尿頻和尿急等症狀。
高脂血症
腎病症候群患兒體內脂質代謝紊亂,肝臟合成脂蛋白增多且排洩受阻,從而引起血脂增高。高脂血症通常伴有三酸甘油脂和膽固醇水平升高,嚴重者可能出現黃色瘤或角膜環狀渾濁。
體重下降
腎病症候群患者的食慾減退主要是因為胃腸道黏膜水腫造成消化吸收功能減弱所致;此外,水鈉瀦留引起的腹水也會壓迫胃部,進一步影響食慾與進食量。長期飢餓狀態會引起身體消耗自身的脂肪儲備來維持生命活動所需能量,因此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體重減輕現象。
針對上述症狀,建議進行腎功能檢查、尿常規分析和腎活檢等以確診。在治療方面,類固醇如普賴鬆(Prednisone)是首選藥物,可以控制免疫反應,保護腎功能。

小兒腎病症候群nephroticsyndrome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小兒腎病症候群的治療方法包括低鹽飲食、利尿劑治療、高血脂管理、控制蛋白尿以及免疫調節治療。這些措施需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以確保安全和有效。
低鹽飲食
過多的鈉攝入會導致水腫加重,進而加劇高血壓,因此低鹽飲食能夠幫助緩解相關症狀。建議每日鈉攝取量不超過2克。
利尿劑治療
利尿劑如呋塞米(Furosemide)可以增加尿液排洩,有助於減少水腫和血壓升高的情況。使用時需監測電解質平衡及腎功能。
高血脂管理
高脂血症是腎病患者常伴隨的問題,透過飲食調整和藥物治療如他汀類可降低血脂水平。目的是預防心血管併發症發生。
控制蛋白尿
蛋白尿表示腎臟過濾功能受損,減少蛋白質流失有助於保護腎臟健康。卡托普利(Captopril)等轉化酶抑制劑可用於此目的。
免疫調節治療
對於某些原因如免疫介導性疾病的腎病,免疫調節藥物如環磷醯胺可能有幫助。但須謹慎使用,並密切監控其副作用。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