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出現尿血的情況,可能是由於急性傷害、慢性疾病、藥物因素等原因導致。如果存在其他伴隨症狀,建議及時就醫明確診斷,並進行針對性治療。
原因
急性傷害
如擠壓傷、撕裂傷等,可使區域性微血管破裂出血,從而引發小便有血的症狀。若病情嚴重時還可伴有疼痛等症狀。
慢性疾病
如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等,隨著疾病的進展會導致腎臟功能受損,逐漸發展為尿毒症。而當大量紅血球進入尿液中被破壞後,則會出現紅色的血液成分,進而表現為上述現象。
藥物因素
若長期服用磺胺類藥物或抗凝藥物,如磺胺嘧啶(Sulfadiazine)、可化凝錠(Warfarin sodium)等,也可因藥物影響而導致此情況發生。
處理方法
一般治療
對於輕度的小便會帶血症狀,通常無需特殊治療,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即可恢復。
手術治療
如果是外傷引起的出血,需要遵醫囑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同時還要定期複查,觀察身體恢復情況。必要時還需進行清創術、骨折復位固定術等。
降壓治療
若是患有糖尿病腎病所致,則需在醫生指導下選擇二甲雙胍(Metformin)、醣祿(Acarbose)等控制血糖水平。並聯合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呋塞米(Furosemide)等利尿劑促進殘餘腎功能排出多餘水分,減輕水腫及高鉀症狀。若效果不佳則考慮予以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方式治療。
對症治療
針對服用磺胺類藥物引起者,應立即停藥,並根據實際情況更換藥物治療。
此外,還可能與膀胱癌有關。該疾病屬於惡性腫瘤,主要見於膀胱三角區以及膀胱頸部,可侵犯到患者的黏膜層以及全層組織,甚至還會向周圍的淋巴結轉移,繼而誘發以上不良反應。此時可以配合醫生透過化療的方式進行治療,比如注射用環磷醯胺、西伯拉丁(Cisplatin)等。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