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上可以透過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腎臟病理學檢查等方法來幫助確診早期的尿毒症。建議患者出現不適症狀後及時到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相關治療。
在臨床上可以透過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腎臟病理學檢查等方法來幫助確診早期的尿毒症。建議患者出現不適症狀後及時到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相關治療。
臨床表現
由於毒素和水分在體內蓄積過多,可以引起噁心、嘔吐、食慾下降、腹瀉等症狀,並且會出現輕度貧血、乏力、睏倦、心慌、氣短等非特異性症狀。另外,還會表現為皮膚乾燥、瘙癢、色素沉著、脫屑等皮膚改變,以及出現周圍性水腫、血壓升高、血糖升高等情況。
實驗室檢查
包括血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副甲狀腺素、C-反應蛋白、血清胱抑素C水平測定、動脈血氣分析等指標。其中肌酐明顯增高是診斷尿毒症的重要依據,因為90%以上的病人肌酐水平會顯著增高,而高齡、女性、劇烈運動等因素可能會導致一過性的肌酐增高,因此還需要結合其他因素來進行判斷。另外,部分尿毒症病人的血糖會出現異常增高的現象,可能提示患有糖尿病,需要進一步明確病因。
腎臟病理學檢查
對於不明原因的急性或慢性腎衰竭者,通常需要進行腎臟穿刺活檢術,以明確是否存在腎臟病變及病變程度,從而輔助診斷是否為尿毒症。
除上述常見情況外,如果懷疑存在尿毒症,還可能需根據病情嚴重程度選擇血液清潔治療,如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透過清除體內的代謝廢物,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改善酸鹼失衡,達到替代腎臟的部分生理功能的目的。此外,還可遵醫囑使用呋塞米(Furosemide)、布美他尼(Bumetanide)等利尿劑,有助於排出多餘鉀離子,減輕水鈉瀦留的情況。若經綜合診療後發現確實患有尿毒症,應儘早開始規律治療,避免貽誤病情。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