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腎病的非藥物療法包括飲食調控、適度運動、血壓、血糖及體重管理。但80%高風險群體未進行篩檢,腎臟學會認為原因可能是未篩檢、不良生活習慣、慢性疾病、遺傳因素或藥物影響,導致腎臟健康評估困難。
藥治療、生活型態調整如何幫助慢性腎病患者管理病情?
慢性腎病患者可以透過飲食控制、適量運動、血壓控制、血糖控制以及體重管理等非藥物治療手段輔助管理病情。如果症狀有變化,應諮詢醫生以調整治療方案。
飲食控制
透過減少蛋白質攝入量來減輕腎臟負擔,如限制肉類、奶製品和豆類的攝入。因為高蛋白飲食會增加尿液中的肌酸酐含量,進而加重腎臟傷害;而低蛋白飲食則能減緩這種損害程序。
適量運動
適度運動有助於提高心肺功能和身體代謝水平,促進血液循環,但需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引起身體過度疲勞。因為適當的運動能夠增強身體免疫力及抵抗力,改善微循環狀態,降低血壓並促進新陳代謝,從而延緩腎臟疾病的進展速度。
血壓控制
透過使用降壓藥物如利血平(Reserpine)、硝苯地平(Nifedipine)等將血壓維持在正常範圍內。高血壓是導致腎病惡化的一個關鍵因素,因此控制好血壓對於保護腎臟至關重要。
血糖控制
透過口服降糖藥或者胰島素注射等方式控制餐後血糖水平。高血糖狀態下持續存在會導致腎絲球硬化、腎間質纖維化等病理改變,進一步加劇腎臟傷害。
體重管理
體重管理包括合理膳食搭配以及規律性運動計劃制定,旨在幫助個體達到健康體重範圍之內。超重肥胖狀態會對腎臟造成額外壓力負荷,長期如此易引發或加重腎臟相關疾病發生風險。
除上述措施外,建議定期監測腎功能指標,以便及時發現異常並採取相應干預措施。同時,應避免使用可能對腎臟產生毒副作用的藥物,如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等。
8成高風險族群未曾接受篩檢,慢性腎病篩檢率偏高是因為?
8成高風險族群未曾接受篩檢,腎臟學會如何推廣慢性腎病篩檢?
8成高風險族群未曾接受篩檢,腎臟學會表示,這可能與未曾接受篩檢、不良生活方式、慢性疾病、遺傳因素或藥物副作用等病因有關,因此腎臟功能的健康狀況難以評估。為了確保腎臟健康,建議定期進行腎臟篩檢。
未曾接受篩檢
部分患者可能對篩檢存在疑慮、恐懼或不瞭解篩檢的重要性。教育患者篩檢的必要性以及提供正向的心理支援,以減少篩檢時的緊張和壓力。
不良生活方式
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過量飲酒、吸菸等會導致腎臟負擔增加,進而影響腎臟健康。建議患者改善生活習慣,戒菸限酒,有助於減輕腎臟負擔,保護腎臟健康。
慢性疾病
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容易導致腎臟受損,引起慢性腎病。對於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應定期監測血壓和血糖水平,及時發現並控制病情,預防腎臟傷害。
遺傳因素
某些遺傳性疾病如多囊腎病易導致腎臟結構和功能異常,增加患慢性腎病的風險。有家族史的患者應特別關注腎臟健康,定期進行基因檢測和篩檢,早期發現並干預。
藥物副作用
長期使用某些藥物如止痛藥、抗生素等會對腎臟造成損害,增加患慢性腎病的風險。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前應詳細瞭解藥物成分及其可能的腎臟副作用,並遵循醫囑使用,避免濫用非處方藥物。
針對未接受篩檢的高風險群體,腎臟學會可透過社群宣導活動、媒體宣傳等方式提高公眾對慢性腎病篩檢重要性的認識。同時,建議這類人群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尿液分析和腎功能檢查,以早期發現潛在的問題。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