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腎臟病:如何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鐵質、熱量

分類: 泌尿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01
素食腎臟病患者需要確保足夠的能量供應,並通過蛋白質補充劑、鐵質補充劑、紅肉、綠色葉菜類、豆類等方法來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和鐵質。為了維持合理的營養比例,患者需要注意營養均衡。對於需要補充蛋白質的病人,可以考慮調整蛋白質攝取量、均衡攝取質與量的植物性蛋白質,以及使用蛋白質補充品。低鈉、低磷、低鉀飲食可能是因為某些疾病如慢性腎病、糖尿病腎病、腎功能衰竭、尿崩症或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引起的電解質代謝紊亂。

素食腎臟病患者需要確保足夠的能量供應,並通過蛋白質補充劑、鐵質補充劑、紅肉、綠色葉菜類、豆類等方法來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和鐵質。為了維持合理的營養比例,患者需要注意營養均衡。對於需要補充蛋白質的病人,可以考慮調整蛋白質攝取量、均衡攝取質與量的植物性蛋白質,以及使用蛋白質補充品。低鈉、低磷、低鉀飲食可能是因為某些疾病如慢性腎病、糖尿病腎病、腎功能衰竭、尿崩症或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引起的電解質代謝紊亂。

素食腎臟病患該如何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和鐵質?

素食腎臟病患者可以透過蛋白質補充劑、鐵質補充劑、紅肉、綠色葉菜類、豆類等方法來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和鐵質。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蛋白質補充劑

蛋白質補充劑通常作為口服膠囊或粉末形式供應,根據指示每日服用一定量。蛋白質補充劑提供額外的優良來源,用於滿足腎功能衰竭患者所需的蛋白質攝入量,但需注意選擇低磷產品。

鐵質補充劑

鐵質補充劑可透過口服片劑或溶液形式提供,按醫囑定期服用。鐵質補充劑用於治療缺鐵性貧血,對於素食腎臟病患來說是必要的,因為他們可能無法從食物中獲取足夠的鐵。

紅肉

紅肉包括牛肉、羊肉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鐵元素,適量食用有益健康。紅肉中的鐵多為血紅素鐵,較植物性食品中的非血紅素鐵更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因此對於缺乏鐵者尤為重要。

綠色葉菜類

綠色葉菜類如菠菜、甘藍等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可加入沙拉或烹調成菜餚。這些蔬菜提供非動物來源的營養,有助於補充腎臟病患者因限制紅肉而減少的營養攝入。

豆類

豆類包括豆腐、黃豆等,是素食者常見的蛋白質來源,也可製成各種菜餚。豆類不僅提供蛋白質,還含有人體必需胺基酸且不含動物來源的脂肪,適合腎臟病患者食用。

腎臟病患者在攝取蛋白質和鐵質時,應遵循營養師指導,確保均衡飲食。必要時,可考慮使用經過處理的低磷蛋白質源,並定期監測血液成分,以評估營養狀態和病情進展。

素食腎臟病患的熱量攝取需要注意什麼?

素食腎臟病患者在控制蛋白質攝入的同時,還需注意以下幾點以確保足夠的能量供應:

1. 確保營養均衡:維持合理的營養比例是必要的。可以透過食用全穀類、豆類、堅果和種子等食物來滿足多種營養素的需求。

2. 控制總熱量攝入量:腎臟疾病可能導致代謝率下降,因此需要根據個人情況調整每日總熱量攝入量。

3. 避免過度減重:對於患有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肥胖者來說,在治療過程中減輕體重是非常有益的。但要注意避免快速或過度減輕體重,以免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4. 足夠水分攝入:充足的水分攝入有助於促進尿液排出,減少泌尿系感染風險。

5. 監測與管理:定期監測並管理患者的體重、血壓和其他相關指標,以及遵循醫生建議的飲食計劃至關重要。

素食腎臟病病患也需補充蛋白質,請問該如何補充?

素食腎臟病病患需要補充蛋白質時,可以透過蛋白質攝取量調整、蛋白質質與量的均衡攝取以及植物性蛋白質補充品等方法來實現。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蛋白質攝取量調整

腎臟病患者需要根據醫生建議調整蛋白質攝入量,以減少腎臟負擔。過多的蛋白質會增加尿液中肌酸酐、磷酸鹽和其他有毒物質的排洩量,加重腎臟負擔,進而加劇病情。

蛋白質質與量的均衡攝取

選擇高生物價、低磷的食物,如雞肉、魚類、豆製品等,並控制每日蛋白質攝入量。優良質的蛋白質能被身體有效利用,降低廢物產出;而適量的蛋白質攝取可滿足身體需求,同時減輕腎臟負擔。

植物性蛋白質補充品

對於純素者,可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含氨基酸的植物性蛋白質補充品,以彌補營養不足。植物性蛋白質含有較少非必需胺基酸,對腎功能不健全者而言較為安全;補充品形式方便食用,且經過處理可提高其品質。

腎臟病患者應定期監測血生化指標,尤其是肌酸酐濃度,以評估腎功能狀況。必要時,還需進行腎臟超音波檢查,以進一步瞭解腎臟結構及功能情況。

注意低鈉、低磷、低鉀飲食的原因是什麼?

注意低鈉、低磷、低鉀飲食的原因可能包括慢性腎病、糖尿病腎病、腎功能衰竭、尿崩症或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這些疾病可能導致電解質代謝紊亂。建議在醫生指導下調整飲食,以維持電解質平衡。

慢性腎病

慢性腎病患者腎臟傷害導致其排洩廢物和多餘水分的能力下降,從而引起水腫、高血壓等。低鈉飲食有助於減少水腫。對於慢性腎病患者,建議採用低鹽飲食以控制血壓和水腫。

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是由於長期高血糖引起的微血管病變,導致腎小球濾過率降低,進而影響體內電解質平衡。低磷飲食可以減輕腎臟負擔,延緩病情進展。對於糖尿病腎病患者,推薦遵循低磷食物攝入策略,如選擇無糖食品或限制加工食品。

腎功能衰竭

腎功能衰竭時,腎臟無法有效清除體內的代謝廢物和多餘的水分,這可能導致水和電解質失衡。低磷飲食有助於防止血磷水平過高。對於腎功能衰竭患者,應調整日常膳食結構,減少磷酸鹽含量高的食物攝入量。

尿崩症

尿崩症患者的抗利尿激素(Vasopvessin)分泌不足或缺乏作用,導致尿液濃縮障礙,需要限制鈉離子的攝入來維持體內液體平衡。針對尿崩症管理中,提倡低鈉飲食,例如選用低鈉鹽調味或增加使用草本香料提升風味。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甲亢狀態下,身體新陳代謝加快,此時如果攝入過多的鉀會導致體內鉀濃度升高,加重心臟負擔。低鉀飲食可預防電解質紊亂。甲亢患者可透過食用香蕉、柳丁等含鉀較低的食物進行補充。

建議定期監測電解質水平,特別是鈉、磷和鉀,以便及時發現異常並採取相應措施。必要時,醫生可能會開具處方藥物,如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氯化鈉注射液(Sodium Chloride Inj)等,用於改善電解質失衡。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