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迫性尿失禁是一種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常表現為尿頻、尿急、尿失禁等症狀。該病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壓力性尿失禁、年齡相關性尿失禁、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等。患者應及時就醫,透過臨床評估、直腸指檢和膀胱功能測試等手段明確診斷,並接受相應治療。輕度病例可嘗試非手術療法,如行為療法和骨盆底肌鍛鍊;嚴重者可能需要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貝坦利(Mirabegron)、坦索羅辛(Tamsulosin)、奧昔布寧(Oxybutynin)、托特羅定(Tolterodine)或衛喜康(Solifenacin Succinate)等。
急迫性尿失禁的5大原因
急迫性尿失禁可能由壓力性尿失禁、年齡相關性尿失禁、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肥胖或藥物副作用引起,需針對具體病因進行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確定診斷並接受適當治療。
壓力性尿失禁
壓力性尿失禁是由於盆底肌肉和尿道括約肌功能減弱導致的。當腹壓增加時,如咳嗽、打噴嚏或跑步時,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可透過盆底肌肉鍛鍊和使用陰道託來改善症狀。
年齡相關性尿失禁
年齡相關性尿失禁通常發生在女性,主要是因為隨著年齡增長,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黏膜變薄,尿道括約肌鬆弛,導致尿液不自主漏出。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膽鹼能藥物進行緩解,比如阿托平(Atropine)、山莨菪鹼等。
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
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是由神經系統傷害引起的排尿控制異常,會導致尿液不能被有效地儲存和排出,從而引起尿失禁。可遵醫囑使用抗膽鹼藥,如硫酸阿托平(Atropine)片、顛茄葉(Belladonna)等,以減少膀胱過度活動。
肥胖
肥胖患者的腹部脂肪堆積會對骨盆腔造成壓迫,進而影響膀胱的功能,導致尿液無法正常儲存和排洩,出現尿失禁的情況。減輕體重可以改善症狀,建議透過飲食調整和運動來實現健康減肥。
藥物副作用
某些藥物可能會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抑制作用,導致尿意喪失,從而引起尿失禁。如果發現尿失禁與用藥有關,應諮詢醫生是否需要更換其他替代藥物。
針對急迫性尿失禁,建議定期進行膀胱訓練以及盆底肌肉鍛鍊,以增強盆底肌肉力量和控制能力。必要時,還應在醫師指導下完善超音波檢查、尿流動力學評估等相關診斷,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潛在的問題。
不只漏尿!急迫性尿失禁常見症狀有這些
不只漏尿!急迫性尿失禁常見症狀包括尿頻、尿急、尿失禁、夜尿增多和排尿困難,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以確定病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尿頻
由於膀胱逼尿肌過度活動或者膀胱容量減少導致的儲尿期症狀。通常表現為頻繁地想要排尿,且排尿間隔時間縮短。
尿急
尿急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感染、結石、傷害等。這些因素會導致膀胱受到刺激,從而引發尿意和緊迫感。尿急的症狀主要表現在突然發生的強烈排尿慾望,難以控制。
尿失禁
尿失禁多是由於年齡增長導致肌肉功能減弱、神經系統受損或者是因某些疾病如糖尿病引起的神經病變變所致。尿失禁是指無法控制尿液流出,常常發生在咳嗽、大笑或運動時。
夜尿增多
可能是由於睡前飲水過多、攝護腺增生等原因導致的夜間排尿次數增加。夜尿增多意味著晚上需要起床多次排尿,影響睡眠品質。
排尿困難
排尿困難可能由攝護腺肥大、尿道狹窄或其他泌尿系統疾病引起,這些都可能導致尿流受阻。患者可能會感到排尿費力、尿流變弱或中斷。
針對上述症狀,建議進行尿常規、超音波檢查以評估膀胱和尿道的功能。治療措施可能包括藥物治療,如抗膽鹼藥或β3腎上腺素(Adrenaline)能激動劑,以及行為療法,如盆底肌肉鍛鍊。患者應避免飲用利尿作用強的飲料,特別是在晚上,以減少夜尿的發生。同時,保持規律的排尿習慣,不要憋尿,有助於緩解症狀。

急迫性尿失禁的診斷方法是什麼?憋尿憋不住是否是其症狀之一?
急迫性尿失禁的診斷通常包括臨床評估、直腸指檢和膀胱功能測試。憋尿憋不住可能是該疾病的一種表現,但需要進一步檢查以確定是否存在其他潛在病因。
臨床評估
醫生會對患者進行詳細的詢問病史,並觀察患者的排尿行為以及是否有尿頻、尿急等症狀。根據這些資訊,可以初步判斷是否存在急迫性尿失禁的可能性。
直腸指檢
透過肛門對攝護腺及周圍區域進行觸控,以瞭解有無腫塊或發炎等異常情況。此步驟有助於排除因攝護腺增生等原因導致的下尿路症狀。
膀胱功能測試
包括殘餘尿量測定、壓力流量分析等專案,在醫院由專業人員操作完成。這些檢測能夠提供關於膀胱容量、排空能力以及是否存在神經控制障礙等方面的資訊。
患者主觀感受問卷調查
讓患者填寫專門設計好的問卷來反映他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如尿意難以控制程度、社交活動受限程度等。透過對答案進行計分並比較前後變化可輔助診斷。
靜脈尿路造影
將染料注入體內使其流入泌尿系統內,在X光照射下顯示腎盂、輸尿管與膀胱位置及其結構異常。該影像學檢查能顯示是否存在阻塞或其他病變所致的尿瀦留現象。
在確診後,如果只是單純的尿道括約肌功能下降引起的一過性尿失禁,則不必過於擔心;但如果是由糖尿病引起的長期慢性尿失禁,則需積極治療原發病,以免病情加重。
急迫性尿失禁輕症以保守治療為主
急迫性尿失禁輕症可以考慮行為療法、骨盆底肌鍛鍊等非手術方法來改善情況。對於重度或持續的症狀,可遵醫囑使用抗膽鹼能藥物或雌荷爾蒙替代療法(HRT)。
行為療法
透過提肛運動、凱格爾運動等非侵入性的方法來增強盆底肌肉的力量。此措施有助於提高尿道閉合壓力,減少漏尿的發生。適合輕度急迫性尿失禁患者。
骨盆底肌鍛鍊
透過收縮和放鬆盆底肌肉的方式進行訓練,每日多次進行。可增強盆底肌肉力量及神經控制能力,改善尿液控制力。適用於急迫性尿失禁患者。
抗膽鹼能藥物
口服或注射給藥,根據醫囑確定劑量和頻率。這類藥物能夠減少膀胱肌肉過度活動引起的尿頻和急迫性尿失禁。適用於存在膀胱過度活躍的急迫性尿失禁患者。
雌荷爾蒙替代療法(HRT)
由醫生評估後開具處方,在規定週期內服用。雌激素有助於穩定泌尿生殖系統的生理狀態,緩解因停經等原因導致的急迫性尿失禁。適用於有相應適應症的人群。
對於急迫性尿失禁輕症,應避免攝入利尿作用的食物或飲料,如咖啡因和酒精,以減少排尿次數。同時,建議患者定期進行骨盆底肌鍛鍊,加強骨盆底肌肉力量,以支援尿道結構穩定性。

急迫性尿失禁藥物治療
急迫性尿失禁的藥物治療可能包括貝坦利(Mirabegron)、坦索羅辛(Tamsulosin)、奧昔布寧(Oxybutynin)、托特羅定(Tolterodine)或衛喜康(Solifenacin Succinate)等藥物。由於尿失禁可能是泌尿系統或其他健康問題的症狀,建議及時就醫以確定確切診斷並獲得適當治療。
貝坦利(Mirabegron)
貝坦利(Mirabegron)適用於治療膀胱過動症導致的急迫性尿失禁。該藥物透過選擇性阻斷突觸後α3腎上腺素(Adrenaline)能感受器而降低膀胱壁神經興奮性。起始劑量為50mg每日一次,可根據個體反應調整至最大劑量200mg/日。需注意可能出現頭痛、眩暈等副作用。
坦索羅辛(Tamsulosin)
坦索羅辛(Tamsulosin)用於緩解攝護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難和尿頻。本品選擇性地擴張下尿路平滑肌,減輕因攝護腺肥大所致的排尿障礙。通常口服,每次0.2mg,每日1次。使用時應注意可能引起頭暈、腹瀉等不良反應。
奧昔布寧(Oxybutynin)
奧昔布寧(Oxybutynin)可用於治療膀胱過動症及改善逼尿肌過度活動引起的尿頻、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本品是周邊神經系統中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可減少乙醯膽鹼降解,提高其濃度,從而起到抑制膀胱收縮的作用。成人首日劑量為50mg,分兩次服用;第2天增至75mg,分三次服用;第3天增至100mg,分四次服用;此後維持劑量為100mg,每日4次。
托特羅定(Tolterodine)
托特羅定(Tolterodine)適用於治療膀胱過動症及相關急迫性尿失禁。本品是一種抗毒蕈鹼藥,具有阻滯膀胱副交感神經的作用,能夠穩定膀胱功能。通常口服,成人起始劑量為100mg/日,分2-3次服用,根據需要及耐受情況可逐漸增加至200mg/日。
衛喜康(Solifenacin Succinate)
衛喜康(Solifenacin Succinate)適用於治療膀胱過動症及其相關急迫性尿失禁。本品為一種抗膽鹼能藥物,可以減少由M3型乙醯膽鹼感受器介導的膀胱肌肉的收縮頻率。通常口服,成人起始劑量為5mg/日,每日一次,可根據需要調整至最高劑量10mg/日。
患者應遵醫囑進行藥物治療,並定期複查以監測病情變化。同時,建議患者平時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換內褲,以免加重不適症狀。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