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蛋白尿:症狀、檢查、病因、治療、飲食推薦

分類: 泌尿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02
大量蛋白尿可能由多種疾病引起,包括腎絲球腎炎、糖尿病腎病等。治療需針對具體病因,一般不涉及具體治療方法和藥物。患者可能會出現尿液異常、水腫等症狀,檢查通常包括尿常規、腎功能測定等。

大量蛋白尿可能由多種疾病引起,包括腎絲球腎炎、糖尿病腎病等。治療需針對具體病因,一般不涉及具體治療方法和藥物。患者可能會出現尿液異常、水腫等症狀,檢查通常包括尿常規、腎功能測定等。

大量蛋白尿的症狀

大量蛋白尿的症狀表現為尿液泡沫增多、水腫、體重增加、血壓升高以及可能出現的貧血。這些症狀可能提示腎臟問題,建議及時就醫以評估和治療。

尿液泡沫增多

大量蛋白尿會導致蛋白質從腎臟中漏出,使尿液中的蛋白質濃度增高,從而引起尿液表面張力增加,出現尿液泡沫增多的現象。尿液泡沫主要出現在排尿初期,隨著排尿的進行而逐漸減少。

水腫

由於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增加,血漿白蛋白降低,導致血液膠體滲透壓下降,水分會從血管內滲入組織間隙,引起水腫。水腫通常首先出現在眼瞼、足踝等部位,嚴重時可擴充套件到全身。

體重增加

當存在大量蛋白尿時,會導致體內蛋白質丟失過多,此時身體為了維持正常的血壓水平,會啟動代償機制,促進肝臟合成更多的白蛋白。同時為保持液體平衡,水鈉瀦留也會增加,從而使患者出現體重增加的情況。體重增長往往伴隨腹部或下肢水腫,並可能伴有腹部膨隆感。

血壓升高

在患有腎病症候群的情況下,腎素-醛固酮系統被啟用,這有助於維持血壓穩定。但長期下去會導致腎小球微血管痙攣和缺血,進而影響血壓調節,引起血壓上升。高血壓常常是漸進性的,但也可能是突然發作的,尤其是在早上或者長時間站立後更為明顯。

貧血

大量蛋白尿會引起血容量減少,刺激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活性,進一步收縮外周血管並提高血壓。這種血壓的變化會影響紅血球生成和存活,導致貧血的發生。貧血可能導致頭暈、乏力等症狀,在活動後尤為明顯。

針對大量蛋白尿的症狀,可以進行尿常規檢查、腎功能檢測以及腎活檢來確定診斷。治療措施可能包括遵醫囑使用類固醇如普賴鬆(Prednisone),或免疫抑制劑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患者應避免高鹽飲食,限制蛋白質攝入量,並確保充足的休息以支援腎臟健康。

大量蛋白尿的檢查

大量蛋白尿的檢查通常包括尿常規、腎功能測定、尿蛋白定量、腎臟超音波和腎活檢。如果症狀持續或伴有其他異常,建議及時就醫以進一步評估腎臟狀況並接受適當治療。

尿常規

通過觀察尿液中的蛋白質含量,判斷是否存在蛋白尿。採集新鮮的中段尿液樣本,在無菌條件下送至實驗室進行檢測。

腎功能測定

評估腎臟的工作狀態以及是否受損,有助於發現蛋白尿的原因。通常需要空腹抽取血液樣本,並在指定時間點再次取樣以比較資料。

尿蛋白定量

用於確定蛋白尿的程度和持續時間,對治療方案的選擇及效果評估有指導意義。一般採用晨起第一次排尿作為標本,避免劇烈運動前30分鐘內排尿。

腎臟超音波

檢查腎臟大小、結構和位置是否異常,輔助診斷可能引起蛋白尿的疾病。患者仰臥位躺在檢查床上,醫生使用高頻聲波掃描患者的腹部或腰部區域。

腎活檢

對於明確診斷和制定治療計劃至關重要,可直接顯示腎臟傷害情況。在區域性麻醉下取出一小塊腎臟組織進行顯微鏡下分析,操作需謹慎由專業醫師執行。

上述所有檢查前,應避免攝入高蛋白飲食至少8小時,以免影響結果準確性。

大量蛋白尿病因

大量蛋白尿可能由腎絲球腎炎、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多發性骨髓瘤腎損害、系統性紅斑狼瘡腎炎等疾病引起,治療需針對具體病因。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確定診斷並接受適當治療。

腎絲球腎炎

腎絲球腎炎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雙側腎臟免疫發炎反應,腎臟固有細胞發生不同程度增生伴腎小球基底膜傷害,使血尿素氮、肌酐等代謝廢物和多餘的水分無法正常排出體外,引發蛋白尿。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進行治療。

糖尿病腎病

高血糖狀態引起微血管病變,導致腎小球基底膜增厚、通透性增高,蛋白漏出增加,從而出現蛋白尿。此時腎臟功能受損,不能有效地過濾血液中的蛋白質,導致蛋白質隨尿液排出體外。患者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胰島素注射液進行降糖治療。

高血壓腎病

長期未控制的高血壓可導致腎小球內壓力升高,腎小球微血管壁受到機械張力的作用而破裂,蛋白從破損處洩漏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硝苯地平(Nifedipine)、康你爾(Benidipine)片等藥物來降低血壓。

多發性骨髓瘤腎損害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漿細胞惡性腫瘤,由於異常增殖的漿細胞產生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導致輕鏈蛋白在腎臟沉積,進而引起腎損害。這會干擾正常的電荷屏障和分子篩功能,促使蛋白透過尿液排洩。患者可以遵醫囑使用硼替佐米來進行標靶治療。

系統性紅斑狼瘡腎炎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當疾病累及腎臟時會引起免疫複合物沉積,導致腎小球發炎和傷害。此時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增加,蛋白質易於滲漏入尿液中。患者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甲基普立朗錠(Methylprednisolone)片、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等藥物進行治療。

針對大量蛋白尿的情況,建議定期監測尿常規和腎功能指標,以評估病情變化。必要時,還應進行腎活檢病理檢查以確定具體病因,並遵循醫囑調整治療方案。

大量蛋白尿如何治療?

大量蛋白尿的治療可能需要低鹽飲食、利尿劑治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腎功能支援治療、類固醇治療等。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低鹽飲食

限制每日攝入的鈉含量,建議每天不超過2克。高鹽飲食會導致水鈉瀦留,加重水腫和高血壓,不利於控制蛋白尿。低鹽飲食有助於減少液體瀦留,改善症狀。

利尿劑治療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利尿劑,並調整劑量;通常口服或注射給藥。利尿劑透過增加尿液排洩來降低血壓、減輕水腫,對緩解蛋白尿有積極作用。但需注意監測電解質平衡及腎功能。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起始劑量較低,逐漸增加至有效劑量,並定期評估療效與安全性。這類藥物能夠阻斷AngⅡ生成,擴張周邊動脈血管達到降壓效果。適用於原發性高血壓、慢性心臟衰竭等疾病中存在蛋白尿的情況。

腎功能支援治療

包括營養支援、血液清潔等方式,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旨在維持患者整體健康狀態,輔助腎臟功能恢復或替代受損功能。可幫助改善預後、延緩腎病進展。

類固醇治療

遵循醫囑,按時按量服用普賴鬆(Prednisone)或其他同類藥物。該類藥物具有非特異性抗炎作用,能減輕腎臟發炎反應,從而減少蛋白尿。適合於自體免疫性疾病相關蛋白尿。

在治療大量蛋白尿時,應注意避免高脂血症的發生,因為這可能會加劇腎臟傷害。同時,應確保充足的休息,以支援身體對抗疾病並促進康復。

大量蛋白尿的飲食推薦

大量蛋白尿患者飲食推薦需考慮低鹽、優質蛋白攝入、避免高普林食物、控制植物蛋白質以及補充營養素等方面。若症狀持續或加重,應及時就醫以評估腎臟狀況並接受適當治療。

低鹽

為了減少水腫和高血壓的風險,建議限制每日鈉的攝入量不超過2克。過多的鹽分會導致體內水分瀦留,增加心臟負擔,進而可能加劇腎病的發展。

優質蛋白攝入

優質蛋白如瘦肉、雞蛋等可作為主要蛋白質來源,因其含有人體必需胺基酸且易於消化吸收。過量攝入劣質蛋白可能會加重腎臟代謝負擔,進一步損害腎功能。

避免高普林食物

對於存在痛風風險的患者,應避免食用高普林食物如動物內臟、海鮮等,以免誘發或加重痛風發作。高普林食物在體內代謝會產生尿酸,長期積累可能導致尿酸結晶沉積於關節引發發炎反應。

控制植物蛋白質

由於植物蛋白質中的某些成分可能與腎臟疾病的發生發展有關,因此需要適量攝取。如豆類及其製品中所含有的植酸會妨礙鈣質吸收,而堅果則含有較高的脂肪含量,均對病情不利。

補充營養素

確保維生素D充足有助於促進鈣質吸收利用,並支援骨骼健康。可透過日曬自然合成或口服維生素D補劑來滿足需求。

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幫助身體恢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