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症狀、看診科室、血壓標準值、量壓方式

分類: 健康百科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3.03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疾病,其主要癥狀包括頭痛、心悸、眩暈、耳鳴和視力模糊。正常範圍的血壓為90/60至139/89 mmHg之間,高血壓的診斷基於多次測量結果。高血壓可能導致的心血管併發症包括心肌梗塞、腦卒中和冠脈疾病。高血壓的治療主要包括生活方式調整和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利尿劑、β感受器阻滯劑、鈉-氫交換脢抑制劑等。預防高血壓的方法包括戒菸、限制酒精攝入、保持健康體重、定期運動以及減少壓力。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疾病,其主要癥狀包括頭痛、心悸、眩暈、耳鳴和視力模糊。正常範圍的血壓為90/60至139/89 mmHg之間,高血壓的診斷基於多次測量結果。高血壓可能導致的心血管併發症包括心肌梗塞、腦卒中和冠脈疾病。高血壓的治療主要包括生活方式調整和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利尿劑、β感受器阻滯劑、鈉-氫交換脢抑制劑等。預防高血壓的方法包括戒菸、限制酒精攝入、保持健康體重、定期運動以及減少壓力。

高血壓症狀有哪些?高血壓看哪科?

高血壓可能導致的症狀包括頭痛、心悸、眩暈、耳鳴和視力模糊。如果這些症狀持續存在,建議患者看心血管內科。

頭痛

當血壓持續升高時,會引起腦血管擴張和顱內壓增高,導致腦部血液供應不足或增加,從而引發頭痛。疼痛通常位於額頭、後枕或兩側太陽穴區域。

心悸

高血壓可能導致心臟負荷增加,使心跳加快以滿足身體的需求。這會使得患者感到心跳不規則或快速跳動。這種不適感可能出現在胸骨後方或左側胸前區。

眩暈

眩暈可能是由於血壓過高引起的短暫大腦缺血缺氧所致。眩暈常常是一種自我感覺旋轉或失去平衡的感覺,在頭部運動時尤為明顯。

耳鳴

耳鳴是由於內耳毛細胞受損或聽神經受壓而引起的,此時會導致內耳壓力變化,進而產生異常的聲音感覺。耳鳴常被描述為嗡嗡聲、鈴鐺聲或其他類似電話鈴聲的噪音,一般持續存在且不受外界聲音干擾。

視力模糊

長期未控制的高血壓可導致眼底動脈硬化,嚴重者可出現眼底出血,影響視網膜功能,導致暫時性視力下降。視力模糊可能表現為單眼或雙眼的短暫視覺障礙。

針對高血壓的症狀,建議進行血壓測量、尿常規、腎功能檢測等。必要時,醫生可能會安排超音波心動圖來評估心臟結構和功能。治療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預如低鹽飲食和規律鍛鍊,以及藥物治療如利尿劑、β-感受器阻滯劑等。患者應避免過度攝入鈉鹽,定期監測血壓,並遵循醫囑調整生活方式和用藥方案。

血壓標準值,收縮壓、舒張壓多少才正常?

血壓的正常範圍為收縮壓90-139mmHg和舒張壓60-89mmHg之間。若收縮壓高於140mmHg和(或)舒張壓高於90mmHg,則屬於高血壓。建議定期監測血壓,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飲食和適量運動,以維持血壓在正常範圍內。

血壓是指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對血管壁造成的壓力,通常包括收縮壓和舒張壓兩個指標。正常血壓的收縮壓為90-139mmHg,舒張壓為60-89mmHg。收縮壓高於140mmHg和(或)舒張壓高於90mmHg時,可能導致心臟、腦部和其他重要器官的長期損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需要透過藥物治療來控制血壓。對於高血壓患者,可以透過生活方式干預和藥物治療來控制血壓。生活方式干預包括低鹽飲食、規律運動和戒菸限酒等;藥物治療則需遵醫囑使用降壓藥,如利尿劑、β感受器阻滯劑等。

建議定期監測血壓,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飲食和適量運動,以維持血壓在正常範圍內。

血壓怎麼量?

血壓可以透過上臂血壓計在家中自行測量,通常建議在安靜狀態下進行。如果血壓值持續偏高或存在其他相關症狀,建議及時就醫並進行血壓測量、脈搏測量、尿液分析、心電圖和胸部X光片等檢查以評估心血管健康狀況。

血壓測量

血壓測量用於評估心血管健康狀況,包括收縮壓和舒張壓。通常採用上臂式電子血壓計自動測量,或使用汞柱血壓計由醫生協助完成。

脈搏測量

脈搏測量可反映心臟節律及心跳強度,輔助判斷是否存在心律不齊等問題。一般透過觸診橈動脈、頸動脈等部位來獲取患者的脈搏情況。

尿液分析

尿液分析能夠提供腎臟功能以及可能存在的感染或其他病理情況的資訊。患者需要留取中段尿液樣本,在無菌條件下送至實驗室進行檢測。

心電圖

心電圖記錄心臟電信號傳導,以診斷心律不整、缺血性心臟病等。患者需平靜休息5分鐘以上,避免穿戴金屬飾品影響結果準確性。

胸部X光片

胸部X光片檢視肺部、心臟結構是否異常,還可發現早期肺癌。X光裝置下拍攝前後位及側位影象,需遵循特定體位指示並配合呼吸控制。

上述各項檢查前,應避免劇烈運動、高鹽飲食至少8小時,以免影響血壓、心率等引數的準確性。

高血壓併發症不可輕忽

高血壓併發症包括心悸、頭痛、視力模糊、腎功能損害、心絞痛等症狀,這些症狀都需引起重視,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便進行專業評估和治療。

心悸

高血壓患者長期血壓控制不佳會導致心臟負荷增加,心肌肥厚或擴大。這些變化可能導致心律不齊,從而引起心悸。心悸通常發生在胸腔中央,但也可能擴散到全身。

頭痛

當血壓過高時,會引起腦血管擴張和顱內壓增高,導致疼痛感。這種頭痛通常位於額頭或兩側太陽穴區域。

視力模糊

高血壓可引起眼底動脈硬化,影響視網膜的血液供應,進而出現視力下降的情況。視力模糊可能是雙目同時發生,也可能是一隻眼睛先受影響。

腎功能損害

長期未得到控制的高血壓會傷害腎臟微血管壁,使蛋白尿增多,嚴重者甚至會出現腎功能衰竭。腎功能損害的症狀包括腰痛、尿量減少等,部分患者還可能會伴隨下肢水腫的現象。

心絞痛

高血壓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容易誘發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此時由於管腔狹窄或者堵塞,就會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從而引發心絞痛的發生。典型的心絞痛表現為胸部緊迫或壓迫性疼痛,有時可放射至手臂或背部。

針對高血壓並發出上述症狀,建議進行血壓監測、尿液分析以及腎功能檢測以評估病情。治療措施可能包括藥物治療如利血平(Reserpine)、硝苯地平(Nifedipine)等降壓藥,以及生活方式改變如低鹽飲食和規律運動。患者應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充足睡眠,定期監測血壓,及時就醫調整治療方案。

高血壓形成原因?

高血壓可能是由遺傳因素、長期高鈉鹽攝入、類固醇誘導的高血壓、腎動脈狹窄、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據具體因素進行針對性治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明確診斷。

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透過影響血壓調節機制和生理反應而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對於有家族史者,生活方式干預如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是關鍵,必要時可遵醫囑使用降壓藥物如硝苯地平(Nifedipine)進行治療。

長期高鈉鹽攝入

長期高鈉鹽攝入會導致體內鈉離子濃度增高,使細胞外液容量擴大,心臟負荷增加,從而引起血壓上升。建議減少食鹽攝入量,每日不超過5克。可以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來替代部分鹽分。

類固醇誘導的高血壓

類固醇透過促進水鈉瀦留和刺激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活動來升高血壓。對於此類患者,醫生可能會考慮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如吲哚美辛(Indometacin)以降低血壓。

腎動脈狹窄

腎動脈狹窄導致腎臟血液供應不足,進而刺激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啟用,引起血壓上升。介入手術如經皮球囊擴張術或經皮腔內腎動脈支架植入術可用於改善腎動脈狹窄。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由於腎上腺皮質分泌過多醛固酮,導致體內鈉離子瀦留,進而引起血壓升高。利尿劑如螺內酯(Spironolactone)可用於對抗醛固酮的作用,緩解血壓升高的症狀。

患者應定期監測血壓,保持均衡飲食並限制鈉鹽攝入,同時注意避免過度的精神壓力。推薦進行超音波心動圖、腎功能檢測以及電解質水平評估以監測病情變化。

高血壓如何改善?

高血壓的改善可以考慮飲食療法、運動療法、生活方式干預、降壓藥、心理行為療法等方法。如果血壓持續升高或伴有不適症狀,應儘快就醫以獲得專業指導和治療。

飲食療法

飲食療法透過減少鈉鹽攝入量、增加鉀含量高的食物來降低血壓。鈉鹽可使體內水分滯留,引起細胞外液增多,從而升高血壓;而鉀有助於排出多餘的鈉。限制鈉鹽攝入幫助控制體內的水鈉平衡,減輕水腫症狀,進而緩解高血壓引起的頭痛、眩暈等症狀。

運動療法

運動療法包括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等,每週至少150分鐘。運動提高心臟收縮力及心率,長期堅持能增強心臟功能,降低舒張壓。經常性的身體活動可以幫助降低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對於輕度至中度高血壓患者,適當的運動可能足以將血壓降至正常範圍。

生活方式干預

生活方式干預涉及戒菸、減肥以及減少酒精和咖啡因的攝入。這些習慣可能導致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導致血壓上升。改變生活習慣有助於減輕體重,促進新陳代謝,降低血壓水平。此外,不吸菸和限制飲酒也有助於改善心血管健康。

降壓藥

常用的降壓藥物主要包括利尿劑如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吲達帕胺(Indapamide)片等,β感受器拮抗劑如舒壓寧(Metoprolol Tartrate)、康肯膜衣錠(Bisoprolol)等,鈣通道阻滯劑如硝苯地平(Nifedipine)、非洛地平(Felodipine)等,以及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Captopril)、培哚普利(Perindopril)叔丁酯片等。上述藥物能夠透過不同的機制作用於人體,起到擴張周邊動脈、降低心臟後負荷的作用,從而降低血壓。

心理行為療法

心理行為療法包括認知重構、放鬆訓練等技術,旨在幫助個體識別並改變錯誤的認知模式和應對策略。此方法適用於因壓力大、情緒波動等原因導致的暫時性血壓升高的情況。透過調整個體對壓力和情緒的反應方式,可以減少壓力反應對血壓的影響,有助於維持血壓穩定。

建議定期監測血壓,以便及時發現血壓異常變化。同時,應避免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以免影響身體散熱,誘發不適症狀。

高血壓會遺傳嗎?

高血壓可能會遺傳給下一代。

高血壓的遺傳機制涉及多個基因,其中一些基因已被確定與血壓調節相關。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高血壓,那麼個體攜帶這些相關基因突變的可能性就更高。此外,某些環境因素,如高鹽飲食或缺乏體力活動,可能加劇遺傳易感性的表達。因此,有家族史的人應特別關注生活方式,並定期進行血壓監測。

除了遺傳因素外,高血壓的發生還與生活習慣、環境因素等有關。例如,長期高鹽飲食、過度體重、缺少運動、過量攝入鈉等都可能導致血壓升高。

預防高血壓的關鍵是均衡飲食、適量運動以及定期體檢。對於存在家族史者,建議更頻繁地監測血壓並採取積極的生活方式干預。

預防高血壓,6招必學

預防高血壓可以學習以下6種方法:

1. 飲食調整:減少鈉鹽攝入,增加鉀、鈣和鎂等礦物質的攝取。

2. 適量運動: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75分鐘高強度有氧運動。

3. 控制體重:保持正常體重範圍有助於降低血壓。

4. 戒菸限酒:吸菸和過量飲酒都會使血壓上升,戒菸和限制酒精攝入是必要的。

5. 減少壓力:心理緊張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從而引起血壓升高。學會放鬆身心,如冥想、深呼吸等方式來緩解壓力。

6. 定期體檢:定期檢查血壓和其他相關指標可以幫助早期發現並控制高血壓風險因素。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健康檢查。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