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腎臟病患者需限食能加重腎臟負擔的食物,如高蛋白、高鉀或高磷食品。宜維持均衡飲食,確保足夠的營養攝取,同時減少糖類和脂肪的攝入。
腎臟病為何要限制飲食?
腎臟病患者需要限制飲食以減輕腎臟負擔,具體原因包括:
1. 腎髒功能下降:腎臟病患者的腎髒功能可能已經受到損害,無法有效清除體內的廢物和多餘的水分。合理控制飲食有助於減少代謝產物積累。
2. 水腫:腎臟病常伴隨水腫,過多攝入鹽分會加重水腫症狀。低鹽飲食有助於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緩解水腫。
3. 高血壓:腎臟病與高血壓有密切關聯,過度攝取鈉會導致體內鈉離子濃度增加,進而引起水鈉瀦留和血容量增多,使血壓上升。減少食物中的鈉含量可幫助控制血壓。
4. 促進蛋白尿:腎臟是排除廢物和多餘水分的重要器官,若攝入太多蛋白質,腎臟的工作量就會增大,容易造成負擔,從而促使蛋白尿的產生。適量攝取蛋白質可以降低對腎臟的傷害。
5. 體重管理:對於存在腎衰竭或透析的患者,嚴格控制蛋白質和鹽的攝入可以幫助控制體重,防止腹水等併發症的發生。
因此,腎臟病患者應遵循醫生建議的特殊飲食要求,定期監測腎機能指標,保持均衡健康的飲食習慣。
除了水、鹽腎臟病患還須控制3物質的攝取量
腎臟疾病患者在飲食方面需要注意的物質包括蛋白質、鉀和磷。這些物質對於腎功能不全或慢性腎衰竭的患者來說,攝入過多可能會加重腎臟負擔。
蛋白質
蛋白質是身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腎臟疾病患者的腎功能受損可能無法有效處理含氮廢物,因此需要限制蛋白質的攝入以減少代謝產物對腎臟的壓力。每日蛋白質量應根據體重計算,並建議選擇低蛋白食物如雞肉、魚類等。
鉀
高血鉀可能導致心臟傳導問題及肌肉無力,嚴重時甚至可導致心跳停止。腎臟疾病患者體內調節鉀平衡的能力下降,此時需注意避免食用高鉀食物如香蕉、柳丁等。
磷
過量磷會累積在體內引起血液中鈣質降低,進而影響骨骼健康並增加心血管風險。腎臟疾病患者通常會有磷酸鹽吸收不良的情況發生,所以要減少加工食品與糖類飲料的攝取量。
上述提及的所有物質都必須嚴格按照醫囑進行管理。此外,鈉的攝入也需受到關注,因為水腫是許多腎臟疾病的常見症狀。為了確保營養均衡且不影響病情發展,定期評估並調整飲食計劃至關重要。

熱量要足夠避免營養不良
熱量足夠的情況下,飲食多樣化、適量增加蛋白質攝入、定期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避免長時間空腹、保持適當的體重等措施可以有效預防營養不良。
飲食多樣化
透過攝取多種營養豐富的食物來滿足身體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從而支援新陳代謝並促進健康。確保每日膳食包括穀物、蔬菜、水果、蛋白質來源及必要的脂肪,以滿足身體需要。
適量增加蛋白質攝入
提高蛋白質的攝入有助於維持肌肉品質,為身體提供必要的建築材料和支援日常活動所需的能量。確保每頓飯都包含優質蛋白源,如瘦肉、雞蛋或豆類,並根據需要調整餐次頻率。
定期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
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對於許多代謝過程至關重要,缺乏可能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選擇多元化的食品,遵循“中國居民均衡飲食寶塔”建議,必要時可考慮補充劑。
避免長時間空腹
長時間不進食會導致血糖水平下降過低,引起頭暈、乏力等不適症狀。合理安排用餐時間,避免長時間禁食,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應注意。
保持適當的體重
適當的體重幫助身體健康,過度肥胖或消瘦都會影響身體健康。透過均衡飲食和規律運動來控制體重,BMI值應處於正常範圍。
如果出現營養不良的症狀,可以諮詢營養師進行評估和指導。
種類選好分量及頻率控制好病人還是可以享受吃的樂趣
種類選好、分量及頻率控制好是糖尿病患者管理血糖的重要措施,透過食物選擇和進食規律來達到穩定血糖的目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體質的人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調整。
種類選好
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碳水化合物,這些碳水化合物會影響餐後的血糖水平。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選擇食物時應考慮其碳水化合物含量,並選擇低GI值的食物,以減少餐後血糖波動。
分量控制
過多攝入碳水化合物也會導致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應該注意每頓飯的分量,避免暴飲暴食或過度饑餓。
頻率控制
除了分量外,進食的頻率也對血糖控制有重要影響。高頻次的小份量進食有助於維持血糖穩定,而大份量的大餐則容易引起血糖波動。
注意配合藥物治療
食物與藥物之間存在相互作用,某些食物可能會影響藥物吸收或效果。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期間,應遵循醫生建議的飲食原則,並注意可能與藥物產生相互作用的食物。
定期監測血糖
最後,定期監測血糖是確保食物選擇正確的關鍵。透過監測血糖,糖尿病患者可以瞭解不同食物對他們的血糖水平的影響,並做出相應的調整。
總之,種類選好、分量及頻率控制好是糖尿病患者管理血糖的重要措施,但要根據個人情況進行調整。同時,定期監測血糖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驟。

如何察覺腎臟出問題?
腎是人體的重要器官,當腎臟出現問題時可能會導致尿液顏色改變、排尿頻率異常、水腫、疲勞和食慾不振等症狀。如果懷疑有腎臟問題,建議及時就醫以確定具體原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尿液顏色改變
正常的尿液通常呈淺黃色,但如果出現紅色或濃茶色,則可能是血尿的症狀之一。這可能表明腎臟出現了發炎或其他疾病狀態,如結石或感染等。
排尿頻率異常
正常情況下,成年人每天平均排尿4-8次。頻繁地排尿或夜間多次起夜可能是膀胱炎、攝護腺增生等問題的表現,也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多尿症狀。
水腫
若發現身體特別是下肢部位存在水腫現象,並伴有體重增加超過一斤以上,此時則需要警惕是否為腎臟疾病所致。腎臟的主要功能就是過濾血液中的廢物以及多餘的水分,並將其排出體外。一旦腎臟受損或者患有某種疾病就會導致體內水分瀦留從而引起水腫發生。
疲勞
慢性腎病患者經常會感到非常疲倦和缺乏精力,即使經過充分休息也是如此。這是因為腎臟的問題會影響紅血球的產生,使得氧氣運輸受阻;同時也可能因為貧血而引發疲勞感。
食慾不振
在患有急性腎衰竭時會出現噁心嘔吐的情況,在這種狀況下會導致腸胃道消化吸收能力減弱,進而會引起食慾減退的現象發生。此外長期食慾不振還可能是由於慢性腎衰竭所造成的代謝紊亂所致。
針對上述症狀,建議進行尿常規檢查、腎功能檢測以及超音波掃描來評估腎臟健康狀況。日常生活中應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量,避免過量蛋白質飲食,並定期監測血壓水平以預防腎臟傷害。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