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並沒有專門用於預防尿毒症的藥物。但若患者存在慢性腎絲球腎炎、糖尿病腎病等疾病,則可以使用血管張力素轉化酵素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Ⅱ感受器拮抗劑類降壓藥物來延緩病情進展,從而降低發生尿毒症的風險。
臨床上並沒有專門用於預防尿毒症的藥物。但若患者存在慢性腎絲球腎炎、糖尿病腎病等疾病,則可以使用血管張力素轉化酵素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Ⅱ感受器拮抗劑類降壓藥物來延緩病情進展,從而降低發生尿毒症的風險。
慢性腎絲球腎炎
以血尿、蛋白尿、水腫為特點的一組腎臟疾病,可伴有高血壓及進行性腎功能損害,主要病理改變是腎小球病變,包括瀰漫性腎小球硬化和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硬化,最終導致慢性腎衰竭。對於此類情況需要遵醫囑應用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呋塞米(Furosemide)等利尿劑,以及普賴鬆(Prednisone)等類固醇治療,同時還可以聯合卡托普利(Captopril)、厄貝沙坦(Irbesartan)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纈沙坦(Valsartan)膠囊等血管緊張素Ⅱ感受器拮抗劑類藥物控制血壓,避免病情進一步加重而發展成尿毒症。
糖尿病腎病
屬於糖尿病的併發症之一,常因高血糖等因素對腎臟產生毒性作用所致,早期表現為間斷性肉眼血尿,隨病情進展可出現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水腫、高血壓等症狀。此時則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格列苯脲(Glibenclamide)片、二甲雙胍(Metformin)等降糖藥物,並配合醣祿(Acarbose)等藥物控制餐後血糖,必要時還需採取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方式治療,進而防止病情惡化成為尿毒症。
此外,如果自身存在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系統性紅斑狼瘡、梗阻性腎病等情況,也可能會增加尿毒症的發生風險。因此建議上述人群日常注意密切觀察身體變化,如發現不適及時到醫院就診處理。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