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進行長期的血液透析治療,可以有效替代腎臟功能,將體內代謝廢物排出體外。但也會存在一些併發症和危害,如心血管疾病、營養不良、水電解質酸鹼失衡等。
常見併發症
低血壓
由於在血液透析過程中大量放血,以及使用抗凝藥物,可導致身體出現低血壓的情況。此時應適當補充血容量,並遵醫囑減少或停用抗凝藥物,通常症狀會逐漸緩解。
出血傾向
主要是由於血液透析時應用抗凝藥物所致,若無明顯活動性出血的情況下,可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方案來改善此情況。
3.繼發性副甲狀腺賀爾蒙異常升高:主要與鈣離子濃度下降有關,表現為噁心、嘔吐、精神萎靡等症狀。需遵醫囑給予磷能解錠(Sevelamer)、醋酸鈣顆粒等藥物改善高副甲狀腺素血症。
心腦血管意外
如中風、心肌梗塞等,可能與血液黏稠度增加、動脈粥狀硬化等因素有關。建議遵醫囑服用亞托瓦斯坦丁鈣(Atorvastatin Calcium)、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等藥物調節血脂水平,同時控制好血壓、血糖等指標,以預防發生心腦血管意外。
貧血
是由於紅血球生成減少或紅血球丟失過多所致,表現為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可遵醫囑口服琥珀酸亞鐵(Ferrous Succinate)、葉綠素銅鈉片等補鐵劑改善貧血。
感染
可能是由於免疫力低下、免疫抑制劑應用不當等原因所引起,常伴有發燒、寒顫等症狀。需要及時明確並清除感染病灶,並遵醫囑使用青黴素G(Penicillin G)、希復欣敏(Cefixime)分散片等抗生素類藥物進行抗感染治療。
其他危害
部分尿毒症患者長期接受血液透析後,可能會對心臟造成損害,從而誘發心臟衰竭等情況的發生。另外,還可能出現神經系統傷害、肺部感染、糖尿病加重等情況,因此應及時發現上述不適,並積極予以干預和處理。
對於長期進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在飲食上要限制液體及蛋白的攝入量,以免加重水腫、高血壓和氮質血症。同時還應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響病情恢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