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出現腹痛的原因較多,可能與原發病因素有關,也可能由繼發性因素導致。此時需明確具體原因,根據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原發病因素
代謝性酸中毒
由於尿毒症患者的腎功能衰竭,腎臟排酸保鹼的功能下降,若血pH值降低,則可引起胃腸道的不適症狀,如噁心、嘔吐等,部分患者會出現腹脹和上腹部疼痛等症狀。
低鈣血症
由於尿毒症患者長期處於高磷、低鈣的狀態,可能導致神經肌肉系統紊亂,從而引發痙攣性腸阻塞,表現為陣發性的腸絞痛,並伴有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
營養不良
由於尿毒症患者長期慢性透析或飲食攝入不足等原因,可能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進而影響到消化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胃腸蠕動減慢而發生便秘,嚴重時甚至可以誘發結腸或者小腸阻塞,從而出現劇烈的腹痛。
其他情況
如果存在電解質失衡等情況,比如出現嚴重的缺鉀、低鈉等情況,也可能會導致身體不適,從而出現腹痛的症狀。
繼發性因素
泌尿系結石
由於尿毒症患者體內毒素堆積以及藥物的影響,容易形成結石,當結石活動時則會刺激區域性黏膜,從而產生明顯的刺痛感。通常需要遵醫囑使用雙氯芬酸鈉(Diclofenac sodium)等止痛藥進行緩解,必要時還需採取體外震波碎石術等方式進行治療。
急性胰臟炎
由於尿毒症患者常有糖尿病病史,且血糖控制不佳,在進食大量含糖類食物後,易誘發急性胰臟炎發作,此時也可出現中上腹持續性劇痛的症狀。一般需要給予抑制胰酶分泌及抗感染對症支援治療,常用奧美拉唑(Omeprazole)、頭孢呋辛酯(Cefuroxime Axetil)等藥物。
除上述常見情況以外,若是由於腫瘤等因素引起的腹痛,也會干擾到正常的腸胃功能,從而出現以上表現。此時應積極針對原發疾病進行治療,同時也要注意調整好自己的情緒,避免過度緊張或者是焦慮。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