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血球 正常值
白血球計數高於或低於正常範圍可能表明某種疾病或感染。若白血球計數持續高於正常範圍,建議進行進一步的血液檢查以確定是否存在感染或其他潛在的健康問題。
白血球是無色、有核的血細胞,包括嗜中性球、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其正常值受年齡的影響,在新生兒期白血球總數約為15×10^9/L,在兒童期逐漸下降至成人的水平。白血球計數偏高可能與感染、發炎、過敏反應等有關,而偏低則可能與骨髓造血功能減退、免疫系統疾病等有關。針對感染引起的白血球偏高,可遵醫囑使用抗生素治療,如阿莫西林(Amoxicillin)、希復欣敏(Cefixime)顆粒等。對於骨髓造血功能減退導致的白血球偏低,可遵醫囑使用維他命B12片、葉酸等藥物補充造血原料。患者平時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均衡飲食,有助於維持正常的白血球水平。
定期監測白血球計數,特別是在出現發燒、疲勞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並進行相應的實驗室檢查。
白血球酯酶
白血球酯酶是一種由嗜中性球和單核細胞產生的酶類, 通常在發炎或感染時增多。該酶的存在與否不能作為確診感染的依據,需結合臨床表現和其他檢查結果進行評估。
1. 白血球酯酶水平升高可能提示存在細菌感染,如泌尿道感染、陰道炎等。
2. 在攝護腺液分析中,高濃度的白血球酯酶與慢性前列腺炎有關。
3. 長期接觸某些化學物質可能導致皮膚受損,出現發炎反應,從而引起白血球酯酶活性增加。
4. 肝硬化患者由於肝臟功能減退,可能會導致脂質代謝異常,進而影響到白血球酯酶的合成和分泌。
5. 某些惡性腫瘤,如乳癌和肺癌,可因組織壞死而釋放出大量的白血球酯酶,使得血液中的該酶含量增高。

尿比重偏高
尿比重偏高的原因可能有急性脫水、糖尿病腎病、醛固酮增多症、高鈣血症以及原發性腎臟疾病。如果症狀持續或伴有其他異常表現,建議及時就醫以確定病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急性脫水
急性脫水時由於血液濃縮導致尿液中溶質濃度增高而出現尿比重偏高的現象。此時需要補充水分以改善脫水狀態,避免電解質紊亂。
糖尿病腎病
血糖長期控制不佳會引起滲透性利尿作用增強,從而引起尿頻和尿量增加,導致尿比重偏高。患者需遵循醫囑進行生活方式調整及藥物治療如使用胰島素等來控制血糖水平。
醛固酮增多症
該疾病會導致體內鈉離子瀦留,進而影響到體內的液體平衡,使尿液中的固體含量升高,表現為尿比重偏高。對於確診為醛固酮增多症者,醫生可能會開具螺內酯(Spironolactone)、氨苯蝶啶(Amiphenazole)等藥物以降低血壓和改善水腫。
高鈣血症
高鈣血症是指血液中鈣離子濃度過高,可引起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增加,致使尿鈣排洩減少,繼而導致尿比重偏高。針對高鈣血症, 醫生可能會推薦採用噻嗪類利尿劑如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吲達帕胺(Indapamide)片等促進鈣排出。
原發性腎臟疾病
慢性腎炎、腎盂腎炎等原發性腎臟疾病也會引起腎小球濾過率下降,進而引發尿比重偏高。治療原發性腎臟疾病通常涉及尋找並消除潛在病因,並根據具體病情給予相應治療措施,例如高血壓引起的慢性腎炎,則需要透過服用卡托普利(Captopril)、貝那普利(Benazepril)等降壓藥來控制血壓。
驗尿可以驗什麼
驗尿通常可以檢測尿液顏色、尿比重、白血球計數、蛋白質含量以及葡萄糖含量。如果這些指標異常,可能表明存在泌尿系統疾病或其他健康問題。建議進行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可以諮詢泌尿科醫生。
尿液顏色
通過觀察尿液的顏色,可初步判斷是否存在泌尿系統感染、出血等問題。取晨起後的第一次排尿樣本,送至實驗室進行檢測。
尿比重
反映腎臟濃縮和稀釋功能以及是否脫水。留取中段尿液後,在醫院或診所即時測量。
白血球計數
評估是否有細菌性尿道炎、膀胱炎等疾病。通常採用顯微鏡下離心沉澱法對尿液中的白血球數量進行計數。
蛋白質含量
用於診斷腎病症候群、糖尿病腎病等腎臟疾病。使用特定儀器分析尿液中的蛋白質濃度。
葡萄糖含量
有助於識別高血糖症、糖尿病等代謝異常。快速尿糖試紙條上顯示結果,也可在醫療機構進行定量分析。
以上各項檢查前,應避免攝入可能影響結果的食物或飲料,如高蛋白食物或含糖飲料。如有特殊準備要求,建議提前諮詢醫生或檢驗師。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