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血球 酯酶
白血球酯酶水平升高提示存在細菌感染,可能與尿路結石、闌尾炎、膀胱癌等疾病有關。建議進行進一步檢查以確定具體原因。
尿路結石
尿液中的鈣鹽結晶在腎臟或泌尿系統內聚積形成固體塊狀物稱為尿路結石。該病通常伴隨腰痛和腹脹等症狀,還可能會出現血尿現象。由於發炎刺激周圍組織引起水腫和滲出增多,導致白血球數量增加並釋放大量酯酶進入尿液中,從而使得上述檢測結果異常增高。
闌尾炎
闌尾位於右下腹部,在回盲部與升結腸之間,當其發生急性發炎時會引起區域性疼痛、發燒以及噁心嘔吐等情況。此時由於發炎反應導致腸道功能紊亂,消化吸收能力下降,進而影響食物殘渣透過速度加快,產生較多氣體和液體,這些因素都會促使胃酸分泌增多,並且會因為胃黏膜傷害而引發出血,因此會出現上腹部不適、食慾減退及燒心酸液逆流等症狀。
膀胱癌
膀胱癌是起源於膀胱壁上的惡性腫瘤,患者可能出現無痛性肉眼血尿、尿頻、尿急、尿痛等典型症狀。膀胱癌患者的膀胱黏膜受到癌細胞侵犯後會發生充血、水腫甚至破損,這些病理變化會導致區域性微環境改變和發炎因子釋放,從而引起白血球酯酶活性增強。
攝護腺增生
良性攝護腺增生是一種常見的男性疾病,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逐漸上升,可表現為排尿困難、尿頻、夜尿增多等症狀。增大的腺體壓迫尿道可能導致尿流不暢或者中斷,從而誘發膀胱過動症候群,包括尿急、尿頻、尿失禁等。
腎盂積水
腎盂積水是指腎臟內的尿液流通受阻,導致尿液在腎盂內積聚,長時間未得到治療則會引起腎實質萎縮、壞死等嚴重後果。腎盂積水會造成輸尿管擴張和扭曲,使血液供應受到影響,容易發生缺血性壞死,一旦壞死區域破裂就會引起嚴重的出血情況。
對於以上列舉的情況,應儘快就醫以便進行針對性處理。如果是尿路結石引起的,可以遵醫囑使用結石清(K-Citrate)、複合金錢草顆粒等藥物促進結石排出;若是膀胱癌所致,則需要考慮經尿道膀胱鏡電切術等手術方式來切除病變組織。
鱗 狀 上皮細胞 尿 液
鱗狀上皮細胞增多可能表明存在泌尿系感染或腫瘤。
泌尿系感染可能導致發炎反應,包括黏膜充血水腫、糜爛潰瘍形成以及壞死脫落,從而出現鱗狀上皮細胞增多的現象。而泌尿系腫瘤如膀胱癌、腎癌等,可使區域性組織結構破壞,細胞異型性增加,鱗狀上皮細胞從受損處脫落進入尿液中。
此外,還應考慮是否存在外源性因素導致鱗狀上皮細胞誤入尿液中,如使用含有鱗狀上皮細胞的產品後清洗不徹底。這通常是因為產品中的成分與皮膚接觸後發生脫落所致。
在診斷鱗狀上皮細胞增多時,應排除假陽性的可能性,並建議進一步進行尿液培養以確定是否存在細菌感染。若確診為泌尿系感染,則需遵醫囑使用抗生素治療,如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賽普沙辛(Ciprofloxacin)等;若確診為泌尿系腫瘤,則需要及時手術切除病變組織。

尿液白血球正常值
尿液中的白血球數量可以反映身體的免疫狀態和泌尿系統的健康狀況。正常情況下,尿液中的白血球數量應該在0-5個/高倍鏡視野範圍內。若白血球數量超過正常範圍,可能提示存在泌尿道感染、尿路結石、腎炎等疾病,建議及時就醫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
白血球是血液中的無色細胞,具有防禦和保護身體的作用,其正常值受年齡的影響而略有差異,新生兒為(15~20)×10^9/L,兒童為(5~12)×10^9/L,成人則為(4~10)×10^9/L。白血球數值偏高可能表明身體正在對感染或發炎做出反應,如細菌性感染、組織傷害、過敏反應等;降低則可能與骨髓造血功能減退、粒細胞缺乏症等疾病有關。白血球偏高時,可遵醫囑使用抗生素治療,如阿莫西林(Amoxicillin)、希復欣敏(Cefixime)分散片等。患者平時應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加重身體負擔。
患者應定期監測白血球水平,以確保其在正常範圍內。如有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並接受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
尿液白血球
尿液白血球水平增高。
尿液中的白血球增加是身體對泌尿系統內細菌、真菌或其他致病微生物入侵的免疫反應。這有助於防止感染擴散並協助清除病原體。高水平的白血球表明存在潛在的發炎或感染。
若患者在留取尿液標本前服用過抗生素,可能導致假陰性結果。因此,如果懷疑有泌尿道感染,應避免使用抗生素24-48小時後再進行檢測。
在處理尿液白血球異常時,需要確保尿液樣本採集和運輸條件正確,並遵循實驗室的要求以獲得準確的結果。同時還要注意個人衛生,以免引起感染。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