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珠菌感染口服藥
念珠菌感染可以透過口服藥物進行治療,常用的藥物包括氟康唑(Fluconazole)、伊曲康唑(Itraconazole)、伏立康唑(Voriconazole)、卡泊芬淨和米卡芬淨。由於念珠菌感染可能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建議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上述藥物,並及時就醫以獲得適當的治療。
氟康唑(Fluconazole)
氟康唑(Fluconazole)適用於念珠菌病的治療。該藥物能夠抑制真菌細胞膜上麥角鯊烯環氧化酶,干擾真菌固醇的早期生物合成,從而發揮抗菌作用。肝功能不全患者需慎用本品,使用時應監測肝功能。
伊曲康唑(Itraconazole)
伊曲康唑(Itraconazole)可用於多種由真菌引起的皮膚、黏膜和系統性感染。其透過干擾真菌細胞膜的完整性來發揮作用。對於潛在心臟疾患的患者,須謹慎使用本品。
伏立康唑(Voriconazole)
伏立康唑(Voriconazole)適用於耐性較好的念珠菌屬及其它敏感真菌所致嚴重感染。此藥能有效抑制真菌生長並將其殺死。伏立康唑(Voriconazole)可導致血糖水平異常,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密切監測血糖。
卡泊芬淨
卡泊芬淨用於治療念珠菌血症等深部真菌感染。本品為棘白菌素類抗真菌藥,具有高度選擇性的殺菌活性。接受卡泊芬淨治療者可能會出現腎功能損害,應注意監測腎功能。
米卡芬淨
米卡芬淨適用於對傳統抗真菌藥物無效或產生抗藥性的念珠菌感染。本品能特異性地抑制真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β-1,3-D-葡聚糖的合成。在接受米卡芬淨治療的患者中,曾有報告發生包括心律不整在內的各種心血管事件。因此,應對這些患者進行密切的心臟監測。
以上藥物均需遵醫囑合理服用,不可隨意更改劑量或停藥時間。同時,在治療念珠菌感染期間,建議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勤換內衣物、定期清洗外陰部位等,以減少感染機會。飲食方面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飲水,促進新陳代謝。
尿布疹一粒一粒
尿布疹出現一粒一粒的情況可能是毛囊炎或發炎後色素沉著。
尿布疹是由於尿液和糞便中的化學物質刺激皮膚,加上尿布摩擦和不透氣導致的區域性皮膚發炎。發炎可使毛囊發生堵塞,從而形成毛囊炎的小膿皰,也可能導致黑色素細胞過度活躍,引起發炎後的色素沉著。
此外,還應考慮接觸性皮膚炎、濕疹等疾病的可能性。這些疾病可能與尿布疹有關,因為尿布區域潮溼且不通風,幫助細菌滋生和皮膚感染的發生。
在護理患有尿布疹的孩子時,應注意保持尿布區域乾燥清潔,並避免使用刺激性強的洗滌劑,以減少不適症狀。

感染型尿布疹
感染性尿布疹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尿液和糞便中的細菌、真菌或病毒。診斷通常需要觀察皮損特點和實驗室檢測。
尿液汙染
尿液中含有的氨類物質對皮膚具有刺激作用,可能導致區域性出現紅斑、丘疹等皮損表現。醫生會透過詢問患者的排尿頻率及是否存在疼痛感來判斷是否為尿液引起的感染性尿布疹,並進行相關檢查以確定病因。
糞便汙染
由於患兒肛門周圍皮膚長時間受潮溼環境的影響以及被帶有消化酶的汙染物腐蝕所致。醫師會對患者進行體格檢查並對疑似患處取樣送至實驗室進行培養鑑定。
細菌感染
若存在細菌滋生的情況時,則會導致皮膚受到發炎因子刺激而發生病變反應。可透過症狀評估結合實驗室檢查如分泌物塗片鏡檢、細菌培養等方式幫助確診。
真菌感染
當身體免疫力下降或者長期處於潮溼溫暖環境中時,幫助真菌繁殖從而引發感染。可藉助顯微鏡對受損區域刮取樣本並對其進行直接鏡檢或培養分析。
病毒感染
某些病毒在接觸破損皮膚後可能會進入體內並在區域性複製產生臨床效應。鑑別主要依據流行病學史及相關實驗室檢查結果綜合考慮。
面對感染性尿布疹,應保持患部乾燥清潔,避免使用刺激性強的化學物質。必要時,在專業人士指導下使用相應藥物進行治療,如卡拉明洗劑(Calamine Lotion)、氧化鋅(Zinc Oxide)等。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